- 郑念军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反应力量测试手段和方法,对191名田径、举重运动员和普通人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1)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测试结果未能表现出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间的显著性差异;(2)跳深实验中,适宜的下落高度随着性别、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因此,判定适宜的下落高度时,最好具体分析,因人而异;(3)起跳时间对于判定适宜的下落高度也有一定影响,准确的适宜下落高度的判定,对于反应力量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03期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苟波,王启荣,赵光圣,郭玉成,沈学军,陈养胜,唐铁锋
为了了解上海市散打队在赛前减体重期间的膳食营养状况,以指导运动员在减体重期间合理膳食及科学减体重提供依据,对上海市散打队15名队员在减体重期间的膳食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降体重期间,运动员普遍存在膳食总热量摄入偏低,糖和蛋白质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多,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膳食制度不合理,三餐热能分配及加餐不合理的问题。
2005年03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乔凤杰
事实解说与理论推理相结合,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诡道到圣道加盟的逻辑过程,阐释了诡道与圣道的真实内涵,并对人格与功夫、圣道的统制与诡道的僭越、道德与规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历史信念而言,诡道乃是传统武术技击的工具理性,是本然的;而圣道则是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是超然的。没有圣道的加盟,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将必然上升为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应该谨防诡道对圣道的僭越造成理性定位的错失或使价值理性成为工具理性的附庸,确保圣道对诡道的永久统制,同时又必须严格界分道德与规则的实践领域。
2005年03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程蕾,庞元宁,蔡兴林,伍波
以《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对1996,2000年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当前我国体育人口流动模式中出现的“沙漏”问题,分析促使当前我国体育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从推动体育人口健康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实施的角度出发,提出当前我国体育人口流动模式的发展建议。
2005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潘永生,韩冬,闫立亮,张继忠,王必琪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迅速,体育本体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体育产业的相关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结合我国和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2010年体育产业战略目标及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2005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李霞,袁宏,李皿,单兆升
从就业率、毕业生地区流向、毕业生单位性质流向,分析了山东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要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一方面需要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水平。
2005年03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李国玲,聂啸虎
通过文献资料法,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从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体育运动缓慢发展的历史原因,以期为研究今日美国妇女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依据。
2005年03期 24-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胡永红,宋允清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介绍了国外的“后奥运现象”实例,分析了“后奥运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结国外解决“后奥运现象”的有效做法,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预防和缓解2008年奥运会“后奥运现象”的对策。
2005年03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刘远祥,陶于
基于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罗斯托的起飞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分析归纳、专家访谈等方法,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筹集资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六大融资渠道、十大投资领域,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2005年03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高山桂,阿英嘎
球员租借在欧洲兴起并得到很大发展,在2003年冬天欧洲的球员转会市场上,交换和租借性质的转会几乎统领了所有交易。由于现代足球在我国发展比较晚,各项体制和制度不尽完善,以租借形式的球员流动在中国转会市场上几乎凤毛麟角。分析球员租借的利弊,结合我国国情,初步探讨了在我国球员转会市场上实施球员租借的可行性。
2005年03期 33-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毛璞
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体育改革的产物,国家目前对此没有相应的立法,因此俱乐部行规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立法不足的缺陷。我国俱乐部行规多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为主,内容方面应该进一步补充与完善。随着俱乐部的发展,行规的制定应该多样和灵活,同时处理好行规与法律的关系。
2005年03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程路明,相建华
我国的健身健美行业管理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中国健美协会共同负责,两者是政府与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既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又有各自的责权,在管理范围和范围方式上互有侧重。
2005年03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孙铁民
高校体育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高校为例,探讨了高校体育走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指出高校发展体育产业的含义和潜在的优势,并提出高校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和途径,为学校体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提供理论指导。
2005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乔泽波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概述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借鉴国外体育场馆的成功案例,探究星级酒店管理模式的优点。未来体育场馆应该实行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我国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解决大型比赛、运动会(包括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后的后遗症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005年03期 44-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龚明波,李仲坤
制约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有:1)体育赛事水平不高;2)市场开发与经营力度不够;3)对体育旅游产业市场的培育不够。制约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有:1)地区经济落后,硬件基础设施陈旧;2)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不高;3)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理念落后;4)缺乏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
2005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张先松,万琼,王祖惕,郑宝华,袁春平,吴小川,刘胜
对湖北省健身会所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该省群众健身健美运动所面临的新特点、新问题,以便对该省健身健美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做出科学的评估和分析,进而提出小康社会阶段湖北省群众健身健美运动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供有关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参考。
2005年03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翟林,侯代贵,翟寅飞
新时期我国妇女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发展,使妇女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都市女性现代生活方式变迁为切入点,从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出发,从都市女性就业状况、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角色等方面研究分析影响都市女性身心健康的因素,了解都市女性健康需求,为促进都市女性身心健康全面发提供参考。
2005年03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李圣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差异与互相补充进行分析,从天道与人道之互补、入世与出世之互补、阳刚与阴柔之互补、对生命价值不同看法之互补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儒道互补对中国武术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
2005年03期 53-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张重喜,刘文娟,白洁,崔建强
依据文献主题标引规则和《中国主题分类词表》及《体育汉语主题词表》,对2002年度《中国体育报刊数据库》主题标引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归纳如下:1.自由词没有转换为主题词;2.标引深度不适当;3.标引缺乏一致性;4.错误标引(组配)等。原因是:1.对主题标引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2.多人员标引,尺度把握不一,缺乏统一把关;3.新词汇增多,《体育汉语主题词表》没能及时修订,为标引工作带来不便。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2005年03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郑陆,潘力平,隋波,沈东颖,李晔,王娟,林晓光,段平,万利,王明燕,高丽
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大鼠HPG轴功能激素水平进行了连续、系统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期持续大负荷训练影响下,HPG轴功能全面受抑,激素水平降低,以低促性腺激素及低性腺类固醇水平为特征;恢复期HPG轴功能呈现逐渐恢复态势。
2005年03期 58-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沙继斌,刘明海,隋波,王娟
采用一次性力竭游泳为运动方式对大鼠进行训练,运动结束后取外周血,首先进行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发现,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比值由28.6%±3.5%下降为21.4%±5.7%,CD8+细胞比值由14.7%±4.8%数目上升为23.8%±6.3%(P<0.01),CD4+CD8+由1.93±0.27下降为0.91±0.31(P<0.01),随即取淋巴细胞制备蛋白样品,进行双向电泳,银染显色,利用Pdquest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共得到1546个点,能够匹配的有565个,不能匹配的有961点。在分子量43KD~97KD之间,运动组有部分蛋白质的量表现有较为明显增多,提示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有可能是急性力竭性运动引发免疫机能下降的原因。
2005年03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单大卯
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人体肌肉功能模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其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概括介绍。结果表明:肌肉功能模型参数是确定肌肉长度、拉力作用线和肌力臂的关键因素,在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在体肌肉工作形式的确定、建立生物力学模型、定量评定肌肉功能等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2005年03期 65-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李骁君,张晓东,卢成义,郑鑫,郭连远
为研究大强度运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职业篮球运动员10名(全部为男性),训练年限分别为7~9年,测试其在大强度训练期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以及CD4CD8。结果显示:大强度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的免疫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5年03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沈东颖
以专项游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游泳运动与血氨、血乳酸的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短时间剧烈运动中血氨水平的变化反映了无氧供能系统的代谢平衡状况。血氨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相对运动强度越大,血氨峰值越高,血氨的肌血弥散速率越快,恢复亦越快。
2005年03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韩雅婷,朱洪
借助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运动解析系统,以运动生物力学和相关运动生理学指标测试的方法,获取整体套路动作的时间、位移、速率、肌电、心率及能耗等指标,以此初步探析优秀太极拳选手演练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结果认为:练习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时身体总重心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要明显大于在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在Z轴方向上保持了良好的平稳状态,身体总重心的三维合速率平均值为0.18米秒,上肢各环节间的角度变化较大,下肢各环节间的角度变化具有反向对称性的特征;左右腿的负荷之比接近4∶6;心率变化及能量消耗数据显示练习时能耗比较稳定。
2005年03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康凯
为了解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无氧能力特征及相关性,测试了山东武术院散打队22名现役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研究发现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以无氧爆发力为主,无氧耐力次之,且上下肢无氧能力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可以根据标准的下肢无氧能力测试结果来估测上肢无氧能力的强弱。
2005年03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邹继香
对10名有系统训练的国家一级运动员采用中等强度训练和10名无系统训练普通男大学生在基础状态下,血浆心钠素、血清皮质醇(C)、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和生长激素(GH)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测试结果:训练组的血清T和T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对机体血清T和TC比值的基础分泌有一定影响,并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
2005年03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张海,庞标琛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以访谈法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成就目标、心理健康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掌握目标与躯体化因子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成绩目标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掌握目标与运动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和高掌握目标定向组运动成绩的得分分别与低成就目标定向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和高掌握目标定向组运动成绩的均分较高;心理健康总分,高掌握目标定向组与高成就目标定向组、高成绩目标定向组、低成就目标定向组均存在显著差异,高掌握目标定向组得分最低。因此认为,高掌握目标定向最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建议在培养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时,应帮助运动员树立能力增长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设置掌握定向氛围。
2005年03期 81-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尹军,朱海明,冯晓东
运用文献资料、特征解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短跑与跨栏运动员的年度及小周期训练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度不同中周期训练过程中,准备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年度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41%-42%,赛前准备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全年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43%-44%,比赛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全年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6%-7%;而小周期运动负荷的控制特征,则表现为准备期中各小周期的训练内容是以改进技术动作作为提高竞技能力的核心,并以提高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但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有氧耐力训练仍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2005年03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闫之朴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支撑技术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距摆动腿着地点的水平距离较大,在摆动腿缓冲阶段,部分被试摆动腿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水平速度的损失较为严重;最后一步步长、步长身高指数较小,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2005年03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刘卫民
通过对构成纵跳运动能力的各因素分析,归纳出提高纵跳能力的最佳训练方法,并提出实施纵跳训练的周期性训练模式,旨在为发展纵跳运动能力提供参考。
2005年03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麒麟,程晖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齐海峰竞技成绩进行分析,揭示了各单项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灰色优势分析理论确定影响专项成绩的相对“弱项”与“强项”,探讨促进“弱项”的提高问题及今后相应的的训练途径,以求为齐海峰的训练最优化控制提供参考。
2005年03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孙有平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13名健将级女子铁饼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揭示了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大小,揭示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特征,提出了提高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竞技能力对策。
2005年03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李智,樊庆敏
运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等方法,从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所需要场地、设施、管理制度的安全性入手,以系统论和ISO9004-2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射击、射箭项目的特点和我国射击、射箭场所的实际情况,构建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标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的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标准。
2005年03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尹海立
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首届武术短兵表演赛的技术运用和运动员的伤情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武术短兵技术动作不规范、单一化倾向严重、攻守体系严重失衡、运动员专业化程度较低、伤情过多以及护具和器械不科学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更新观念、逐步完善技术体系、提高训练水平、促使从事人员专业化、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措施。
2005年03期 106-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纪和江
对于“抢道标志线”的划线,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等半径划线法”。以“等半经划线法”为计算依据得到的“切入差”值,隐含着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为负差,即第一分道以外的各分道的跑程距离对比第一分道的跑程距离(标准距离)相对缩短,有悖于公平竞争的竞赛精神。提出修正误差的三点意见,并认定了最佳修改方案,提供了该方案下的“切入差”值以及对该值的计算方法,期望新方法能够成为《国际田联手册》的新条款而为世人所用。
2005年03期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李清建,张国栋
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通过资料分析,论证了武术劲力的内涵:人们通过长期、系统而又科学的武术训练后,在武术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协调的整体性力量。依据逻辑学中的分类原则,对劲力的种类进行了简单的划分。最后阐释了劲力的整体性、协调性、集中性与随机性等主要特征。
2005年03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苏娟
对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获取了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因素的相关内容,明确了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4个主因素,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新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提供依据。
2005年03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奚凤兰,王洪妮,解毅飞
通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行动存在很大偏差,新课标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学校体育地位有待加强。农村体育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但教学目标重点不够明确;认为根据学生身心需求,设置特色课程、自选教材、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2005年03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刘兴
通过对山东省34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的调查,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级别、类型、师资规模、项目设置、学校管理以及学校的经费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对策措施。
2005年03期 121-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朱瑛
通过对山东省“学校杯”健美操比赛以及山东省各中学开展健美操运动的情况分析,对影响山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山东省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力图为各高校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竞技健美操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快提高山东省竞技健美操的水平。
2005年03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崔云霞
联系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立足于体操课程改革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活动性体操课程内容设计的几个理论问题,经研究得出开设活动性体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在兼顾学科体系的同时,开始注重了学生体操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性体操具体内容的选取突出了体操内容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
2005年03期 126-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梁勇,哈增红,白素萍
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7所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状况、信念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运动参与与水平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2005年03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孟凤芹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凸显“学校体育改革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题。大会参会人数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明显增多;会议内容丰富;入选论文主题突出鲜明,研究方法特征显著;论文作者从地区、部门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体育教育系统。
2005年03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