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规制

    徐亚清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分析体育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及可能产生的弊端,探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对我国开展农村体育有效方式的探讨

    袁宏,李皿,李霞,赵效为

    提出了我国农村体育开展的有效方式———“三级培训”,论述分析了“三级培训”的内涵和开展的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论证了“三级培训”的特点和必要性。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基于“赛事租”理论的我国体育赞助动因分析

    蔡志坚

    我国企业参与体育赞助的经济动因在于企业想通过赞助体育赛事,使企业产品与目标受众和媒体做更广泛和深入的接触,并在赛事举办期间和前后营造本企业宣传的“轰动效应”,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的目的。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不同负荷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曾庆国,陈润麟,佟亮

    通过对广东省跆拳道队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就不同负荷训练实验,探讨对跆拳道运动员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结合其他血清指标CK、CK-MB、LDH、BUN的变化的影响,探索血清NOS、NO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强度训练后,均可作为评价运动训练水平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可用血清NOS、NO指标代替CK、CK-MB、BUN等指标来评价运动强度和训练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运动强度和训练水平评价指标提供参考。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韩开成,顾长海,云欣

    通过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情况的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投资结构单一,设施利用效率不高,经营人才匮乏,营销手段缺乏创新,维修资金匮乏,缺乏优惠政策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树立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手段等。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我国竞技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目标结构特征及其评价研究

    王兵

    通过对我国不同类型竞技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目标结构、特征的初步调查及评价研究,指出:我国不同类型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目标设置数量多、兼顾任务杂且目标内涵雷同,呈现多元性、层次性、冲突性特征。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澳粤京三地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梁洪波

    采用自制1-5分的大学生生活质量问卷,对澳门理工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共计426名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得分较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男生生理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校;内地两所学校的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独立性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澳门理工学院体育专业的男生。影响澳门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及消极感受,而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男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安全、学习精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恋爱,影响广州体育学院男生生活质量的因素为专业、居住环境及消极感受。结果提示:有关机构应根据澳门特区及内地不同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生活质量的不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体育专业大生生的生活质量。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小康社会体育人才需求趋势与培养对策研究

    严德一

    从体育人才的服务领域、人才质量、需求数量、人才类型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小康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小康社会体育人才将突破传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对体育人才的素质、学历层次要求更高,复合型人才倍受青睐,体育人才培养将实现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体育教育人才供大于求但仍有一定的需求,社会体育人才,体育经济人才,体育科研人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体育人才的专业门类将调整扩大,出现具有创新特征的“体育知识劳动人才群”和新的专业门类。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小康社会建设中体育消费若干问题的研究

    王圣,刘卫

    转型期我国体育消费水平虽然呈总体上升趋势,但整个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是很有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并有较强劲的发展趋势。对小康社会中体育消费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多元因素分析与思考

    曹艳杰,陶于

    影响和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居民体育意识淡漠,社区体育经费短缺,健身设施匮乏,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社不分,管办不分,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偏少。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山东体育学院大学生就业若干问题分析与建议

    周孟祥,谭文清

    对山东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思想观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山东体育学院目前的办学、招生以及就业服务指导的现状,阐述了毕业生在择业就业及学校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山东省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于军,李永献,刘运祥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等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山东省城镇老年人口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合理地引导与培养山东省城镇居民中老年人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消费模式提供参考,为体育产业的经营者提供有关经济信息。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南宁市羽毛球场馆体育消费的调查与分析

    许建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南宁市羽毛球场馆的体育消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场馆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青年人、中年人以及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其体育消费动机体现出趋同性,各年龄段的侧重点不同;大多数人了解羽毛球运动,有持久兴趣,但满足于业余爱好,接受专业指导的需求较弱;人群主要以随机方式到场馆进行消费为主,一半人每周到场馆消费2至3次;从消费的频率、规模等方面看,南宁市羽毛球运动的体育消费相对稳定且已具规模;消费结构以实物形式的消费资料为主,服务形式的消费资料比例较小,精神产品形式的消费资料有一定需求。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中高级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状况及对策

    杨永辉

    通过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发现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极不乐观。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运动生物反馈训练对运动效果影响的研究

    李继刚,田宝

    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的含义与构成是指借助指示语和现代化仪器,把机体的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之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的练习。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的实施需要通过介绍(introduction),确认(identification),模拟(simulation),转移(transformation),应用(realization)等5个阶段。大量研究认为,运动生物反馈训练在降低运动员的焦虑、提高肌肉表现水平、结合运用心理技能训练以及对提高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效果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效果,但对此尚未取得完全相同的结论。提出了编制不同运动项目生物反馈训练大纲,改进测试仪器等方面的建议。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剧烈运动对大鼠血浆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

    梁红秀

    观察大强度运动对大鼠血浆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大鼠进行大强度运动,运动后血浆尿囊素、次黄嘌呤和肌苷的浓度均比运动前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提示大强度运动导致大鼠骨骼肌中的腺嘌呤核苷酸丢失。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模拟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

    杨谦,张国庆

    以山东省游泳队重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通过模拟高住低练方式训练3周,观察运动员身体成分方面的变化。结论:实验组运动员身体成分中以肌肉、蛋白质、水分丢失明显,而体脂无显著变化。可能的机制是缺氧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机体的分解作用增强。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论篮球运动的攻守对立统一规律

    谭朕斌

    依据篮球运动进攻和防守发展及演变过程,分析了篮球运动的攻防技战术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篮球运动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攻守对抗的特点及把握篮球运动攻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用:篮球运动进攻与防守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攻守对立统一;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攻守转化频繁、准误对抗、攻守平衡的动态性方面。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对“竞技能力均衡发展原则”的探讨与分析

    郑伟

    竞技能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水平,就必须认真研究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竞技能力均衡发展原则”是对竞技能力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全面反映和揭示,只有在训练中遵循这一原则,才能获得更高的竞技水平和优异的运动成绩。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乒乓球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男生身心发育的影响

    张瑛秋,张国君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青春发育突增期男生以及北京市从事乒乓球系统训练6年左右的适龄运动员进行生理、心理全方位的测试,从乒乓球运动员在身心发育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入手,较全面地分析了长期乒乓球训练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心的影响。得出乒乓球运动是有氧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身心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应作为中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进行更广泛推广的结论。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中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教练员行为的研究

    毛永,魏平,原维佳,马文才,李皿,毛璞,张洪峰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行为科学介入竞技体育教练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初步界定出“教练员行为”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并搭建出“教练员行为”理论研究的框架;同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统计学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部分优势项目的教练员行为进行比较深入的实地调研。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体育运动成就动机和体育活动态度的比较研究

    郭荣福,商勇

    大学生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两个不同主体,高校体育对两者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不同,影响到其体育运动成就动机和体育活动态度的不同,对两个大学生群体的体育运动成就动机和体育活动态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具体考察其不同特征及内在联系,以便为高校体育教育建设服务。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男双竞技水平的影响

    程勇民

    对中国羽毛球技术风格的起源、演变,技术风格对中国男双竞技实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快、狠、准、活”技术风格源于单打项目,又发展于单打项目,对中国男双的早期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男子单、双技术的日益分化,这一技术风格对男双训练指导作用的局限性日益凸现,由于对技术风格、指导思想和制胜规律三个概念的认识模糊,旨在区分单、双技术差异的双打指导思想的概念并不全面,不但没有起到区分单双技术体系的目的,反而使对男双制胜核心的把握偏离了轨道,所以男双项目多年的改革实践治标不治本。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体育对良性竞争性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

    常璞,马爱国

    以汉语竞争性和中庸性成语词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生90名。采用3加工类型×2刺激材料×2测验的混合方差设计,考察体育认知的内隐成分(无意识)。结果显示:1.加工类型对被试的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有不同的影响,即表现出了实验性分离;2.内隐良性竞争性态度是可以测量的,且影响被试的社会判断;3.内隐竞争性态度是可以测量的,且明显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判断;4.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性在无意识维度上存在。体育环境或体育文化可以激发、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态度。这一研究范式将丰富、拓宽体育对个体社会化功能的认识,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排球运动员发球动机冲突的认知实验研究

    宋玉琴,宋玉芳

    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借助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递进性地探讨了排球运动员发球动机冲突的认知加工问题。主要涉及发球动机冲突对发球攻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趋大于避的发球动机有利于提高发球的攻击性;(2)高水平运动员采用趋大于避的发球动机比低水平运动员更有利于提高发球绩效;(3)运动动机冲突的决策过程有时是自动的、非理性的加工过程。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网球双打配合理念探析

    陈勇,徐学廉

    网球双打是两人组合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两人组合配合得好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想在双打上有所作为,必须形成正确的双打配合的理念。其内容包括:战术意识与能力的理念;衡量战术意识与能力强弱标准的理念;应掌握的基本技战术方法的理念;发球配合的理念;接发球配合的理念;对攻中的配合理念;攻击对方要害的理念;相互沟通的理念等。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科学发展观与新建本科学校体育院系建设

    黄依柱,周建洪,朱建伟,何斌,谭素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解读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阐述了新建本科学校体育院系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论述了新建本科学校体育院系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实践,特别是对体育院系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素进行了诠释。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现状特征研究

    吕继华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现状特征进行综合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类型高校发表论文数量、承担课题和获得科研奖励的情况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和不均衡性;论文类型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人文社会学方面;大部分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不同职称教师在科研目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性,教师的科研态度与学历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学历越高,态度越积极。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运动影像解析系统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跃飞,宋跃先,彭支玉

    运动影像解析系统可以精确、实时地计测出运动员动作过程中各个部位的运动曲线及关节相对转动角度,这对于教练员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技术动作、防止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运动影像解析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性能及特点、国内外系统的比较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为运动影像解析系统在体育训练中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构建和谐社会与现代大学体育——从建设和谐校园的角度看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创新性

    钟亿群

    通过对现代大学体育、建设和谐校园与构建和谐社会三者关系的辨析,以及对《新纲要》产生的背景、新旧“纲要”的主要差异分析,认为“新纲要”课程目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理念上的创新;第二,价值取向上的创新;第三,结构层次上的创新。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陈苏赣,张旭

    体育教学应以人为本,突出个体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利于培养运动兴趣,教会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最终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体型、体质及焦虑影响的研究

    丰萍,刘建国,张茂林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复旦大学在校女大学生178人进行健美操锻炼前后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1.通过健美操锻炼,皮下脂含量减少,去脂体重比例增大,胸围、臀围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腰围变小,肢体柔韧性增强。2.健美操锻炼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上肢力量、腹部力量、下肢力量和灵敏性,改善心血管机能和心脏功能。3.通过健美操锻炼的被试焦虑水平下降。研究表明,健美操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女性健美的体型,提高身体素质,并对降低焦虑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2000-2004年《山东体育学院学报》载文项群计量分析

    丁永玺,董辉,于开峰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0~2004年《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的栏目设置、所刊论文诸项群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山东体育学院学报》部分栏目设置有独到之处;载文量、篇均页数均低于其他体育院校学报;滞稿时间远远低于其他核心期刊;刊载课题、基金资助以及博硕论文数量与其他核心期刊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对吉林省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非冰期陆地专项训练强度的测试分析

    吕东旭,张明伟,金梦鹤

    运用现场测试血乳酸的方法,通过对吉林省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常规陆地专项训练中的血乳酸的测试,结合冰上典型的速度耐力性项目1 500 m滑跑的血乳酸浓度的对比和理论分析,探讨其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结果发现,在旨在发展专项速度耐力的陆地专项训练中,运动强度偏低,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这是运动员比赛中出现后程无力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第28届奥运会女子体操单项决赛难度动作分析与研究

    李静,刘巧侠

    以参加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子体操单项决赛的选手为对象,对当前世界女子体操单项比赛的难度动作及其连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指出:踺子类及踺子转体类动作是女子跳马项目的主要发展方向;高难度动作是以高质量完成为基础的;超难度动作的连接更加多样化;向前类及旋空翻动作是女子技巧动作发展的主流动作。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旋转阶段环节技术指标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范秦海,崔冬雪,刘建国,崔伟

    运用三维摄像方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掷铁饼运动员(右手掷铁饼)的旋转技术进行研究,利用三维运动快速解析系统获取数据,经皮尔森相关分析获得旋转阶段各个环节与铁饼成绩相关密切的指标。通过分析得出:不同阶段对铁饼最后成绩的影响指标有所不同。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中外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的比较研究

    马志和,徐本力

    根据国家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投入及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控制,将世界各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划分为四种类型。从机构设置、资金投入、体育政策等角度,对中外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西方国家重视运用政策工具,对本国的竞技体育进行调控,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利益追求缺少组织上的载体。我国政府对竞技体育介入较深,有利于政府竞技体育利益的实现。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我国商业性组织赛事运营的现状与效益分析

    高晓波,陈及治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我国商业组织型赛事运营的现状分析入手,对赛事运营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商业性组织多以运营国内单项赛事为主,多采用单独承办,优先考虑赛事的经济效益,兼顾赛事的社会效益;(2)在赛事运营的经济效益方面,商业性组织若寻求适当的赞助者,就取得较好的赛事经济效益。(3)在赛事运营的社会效益上,商业性组织运营赛事对该地区企业本位竞争力与生活环境竞争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中国竞技运动现状的文化解读和思考

    谢惠蓉,卢成义,宋辉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运动员从事竞技运动时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在东方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性格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了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发挥和优势项目的选择。应充分发挥我们文化的相对优势,提高运动员的科学和文化素养,才能在世界赛场上有所作为。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从雅典奥运审视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胡斌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举世瞩目。但大球项目和集体项目任重道远,优势项目存在隐患,金牌大项难有突破,金牌含金量不高,缺乏国际体育人才。应冷静分析成功与失败,未雨绸缪,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体制,推动竞技体育的职业化、社会化,创新观念,依法治体,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泛希腊奥运会——一段被人们遗忘的历史

    裴东光,彭立刚

    众所周知,顾拜旦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希腊人早在顾拜旦出生之前已经开始了复兴古代奥运会的行动,在希腊富翁扎帕斯的大力倡导和赞助下,希腊人在希腊雅典于1859年、1870年和1875年成功举办了希腊国家奥运会———现称泛希腊奥运会。由此,扎帕斯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然而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疑问,到底谁是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还是扎帕斯,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应该是1859年还是1896年。扎帕斯死后将他的头部葬在了奥林匹亚,顾拜旦步扎帕斯后尘,死后也将他的心脏葬在了奥林匹亚。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两种构想

    易春燕,张克峰,杨军

    我国竞技体育在近四届奥运会连续取得重大突破,向世界展示了强劲的实力。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升温,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奖牌结构的“倒宝塔”趋势加剧,优势项目丧失等问题也渐次凸现。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200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体育行政法理念与法律体系

    王纳新;

    针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深化体育改革的角度分析政府行政与体育的关系,探讨政府体育行政法制化的途径,以期建立一个完善的体育行政法律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005年04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