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论坛

  • 中国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白晋湘;

    传统体育凝练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其技术体系、仪式符号与价值内核中蕴含着显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该研究在对中国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涵阐释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研究表明:中国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循三层逻辑递进。从生产生活生存维度看,传统体育的集体记忆,转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基底;在同根同源同宗的文化维度,其蕴含的共通精神内核,推动文化认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念获得情感共鸣与精神锚点;而在交流交往交融的实践维度,传统体育以具身性活动打破地域与族群隔阂,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行为意愿。当前,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维度的现代性冲击、传统体育认同建构维度的整合性困境、传统体育实践培育维度的结构性制约,构成中国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挑战。与此相对应,从传统体育的立体化文化传承、多层次认同建构、全方位实践培育三个维度,提出中国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

    2025年04期 v.41;No.213 1-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0K]
  • 论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道理、学理和哲理

    王毅;刘亮;闫民;纪成龙;韩炜;郇昌店;

    “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竞技体育领域提出的具体改革要求。这一要求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改革有效性的有机统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和哲理。研究指出:在道理层面,该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竞技体育改革方向、动因与价值归因等根本性问题,为正确领会竞技体育改革实质奠定了逻辑前提;在学理层面,从坚持党的领导、彰显人的价值、站稳人民立场三个维度,深刻阐明了竞技体育改革的内在规律,为准确把握竞技体育改革原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遵循;在哲理层面,聚焦主要矛盾、运用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为深入理解竞技体育改革的哲学意蕴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原则。

    2025年04期 v.41;No.213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成果报告

  •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基本遵循、落实难点与推进路径

    胡兰兰;黄亚玲;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该研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就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逻辑、基本遵循、落实难点与推进路径展开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主体性、价值公平性、要素全面性、生态和谐性与面向世界性五大发展原则,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需遵循以人为本、均衡布局、整体推进、和谐共生与开放共享的发展原则。面对主体健康红利释放的非均衡与不充分、健康公平资源配置的先天不均与后天失调、整体健康治理的认知窠臼与体制壁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理环境不足与社会环境乏力、全球健康治理的外来经验水土不服与本土特色不足等落实难点,建议应从服务体系适配、服务要素保障、治理框架完善、系统环境构建与中国模式探索五个方面,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实现更广范围、更加公平、更深层次、更可持续、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2025年04期 v.41;No.213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 基于Anderson模型的农村老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影响机制研究

    唐佳懿;卢文云;

    识别并激活农村老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是发展农村老年体育事业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力手段。该研究聚焦农村老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及其影响机制,基于Anderson模型构建分析框架,采用Logistics-IS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老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呈现高比例、低层次和序位性特征;农村老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受到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其中倾向性因素具有根源性影响,促成性因素、功能性因素、体育行为因素发挥间接性影响,服务结果因素具有直接性影响;农村老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存在多阶、链式影响机制,各因素独立发挥作用,同时互相关联,形成“倾向性因素→(功能性因素-促成性因素-体育行为因素)→服务结果因素”的路径关系。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建立分层响应机制以适配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实施关键因素干预策略;建立跨部门协同的长效治理机制等。

    2025年04期 v.41;No.213 2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4K]
  • 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内涵、作用机理与现实路径

    苟轶清;徐成立;羿翠霞;田静;杨涛;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内涵、作用机理和现实路径。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是以提质效、强动力、优布局、转方式、拓空间为目标,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发展动能、产业布局、发展模式和市场空间转变的过程。据此,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研发应用,培育和发展体育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融合,激发体育产业全链路创新活力;提升体育产业整体协作水平,加快体育产业价值链整合延伸;推动数据信息要素市场改革,促进体育产业现代化转型;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撑力,塑造体育产业发展新环境。

    2025年04期 v.41;No.213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专题研究

  • 全产业链理论视角下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审视与推进方略

    潘玮;路来冰;杨少雄;

    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形式,对于推动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全产业链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价值、问题及推进方略。研究认为,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旨在促进体育赛事供需两侧精准适配,增强体育赛事运营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体育赛事品牌营销综合效益,以及提升体育赛事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字体育赛事产品供给失衡,高端消费需求外流严重;数字体育赛事主体力量薄弱,互利生态格局尚未形成;体育赛事数字营销效果欠佳,虚拟品牌资产有待开发;区域数字基建差距明显,体育赛事要素资源流通不畅等。据此,提出推进方略:加强数字产品供给,满足体育赛事多元消费需求;构建企业数字生态,激发体育赛事主体发展活力;重视品牌数字营销,推动体育赛事虚拟资产开发;推进数字基建,促进体育赛事资源跨域共享。

    2025年04期 v.41;No.213 49-5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逻辑、困境审视与实施通路

    杨前程;蔡艺;李旭;张家祥;梁雪;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以及深度触达群众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的应然之举。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剖析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逻辑、困境审视与实施通路。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生产方式智能化、组织架构网络化、业务流程高效化、营销模式精准化等鲜明特征。以“一条主线”“两方维护”“三者统筹”“四有效应”为思路指引,探索了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逻辑,即坚持供给侧集中发力,推进供需两端动态匹配;促进主客体价值共创,维护利益分配合法权益;拓展利益方业务范围,培育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注重数字化功能表征,倒逼核心业态全面转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审视主要表现为政策规划细分模糊,行业标准有待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供需结构亟待完善;科技研发投入有限,技术应用尚需拓展;数字人才储备断层,转型进程尤为迫切。据此,提出以下实施通路:加强政策效力,夯实数字规制标准化;完善基建布局,推动供需对接精准化;聚焦技术攻关,赋能应用场景数智化;强化人才供给,实现产业转型常态化。

    2025年04期 v.41;No.213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 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实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驱动机制与路径选择

    陈旭东;沈克印;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厘清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实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研究其深度融合的内外部驱动机制,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五类问题,提出发展路径。研究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外部以产业的建设规划、协调共进、要素重构为产业政策导向指引力;以制造业技术转型、结构转型、业务转型为产业发展转型力;以群众消费需求提高、新兴技术与市场趋势、市场竞争与产业升级压力为市场需求拉动力。内部以智能化生产设计、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为数字技术革新驱动力;以云网融合支撑、数字资源优化、模式创新驱动为数字平台支撑力;以企业主体竞争、企业差异化竞争、企业品牌竞争为企业数字化竞争推动力。基于此,提出实施路径:夯实数字技术发展基础,突破体育用品制造业融合发展瓶颈;加快数字经济政策出台,营造体育用品制造业优越发展环境;重塑数字平台生态体系,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融合发展质量;加快数字技术全面渗透,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数据资源要素,实现体育用品制造业融合场景协同。

    2025年04期 v.41;No.213 7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6K]

博士论坛

  • 人口结构变化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消费水平的中介效应分析

    张勇;薄腾飞;王旭;周道平;

    充分把握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潜在效应,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15—2021年我国1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等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人口结构变化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厘清消费水平在人口结构变化与体育产业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对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会制约体育产业发展,而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能够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老龄人口增多对于阻滞消费水平提升、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而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会促进人们消费水平提升,进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人口老龄化、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对消费水平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了以下建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掘老龄人口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契机;推进城镇宜居宜业建设,发挥人口集聚效应,助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溢出效应,增强体育产业发展韧性;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培育因地制宜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2025年04期 v.41;No.213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 ESG表现对体育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与系统风险的中介效应

    白怡珺;陈刚;白震;

    该研究采用A股体育上市公司2018—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体育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体育上市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且该结论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融资约束和系统风险在ESG表现影响体育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ESG表现对体育服务业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强于体育制造业上市企业,但对国有与非国有体育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企业层面,应深化ESG实践与管理,将ESG理念融入体育上市企业战略与日常运营;政府层面,应完善政策激励与监管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促进体育上市企业ESG建设;机构层面,应优化ESG评级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和应用价值,为体育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专业支持。

    2025年04期 v.41;No.213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研究快报

  •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就业效应——基于行业溢出与空间溢出的双重检验

    卢旭蕊;王兆红;

    该研究基于2006年以来多批次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实践,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多期双重差分法、空间杜宾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对区域就业水平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能显著促进所在地区的就业水平,且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基于体育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关联产业的差异性检验发现,两类示范基地对当地教育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就业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化溢出效应,进一步验证了体育产业通过行业关联效应提升本地区整体就业水平的作用机制;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对周边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就业水平。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就业效应的针对性建议:强化行业溢出效应,构建深度融合的体育就业生态圈;实施差异化政策,释放不同类型示范基地的就业带动潜力;深化空间溢出效应,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体育就业增长极。

    2025年04期 v.41;No.213 10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 我国体医养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

    黄修明;张楠;张涛;韩霜;郑亚淼;

    体医养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体医养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机理,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8—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体医养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显示:考察期内体医养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指数平稳上升,发展势头良好,但耦合协调等级跃迁幅度不大,所有省份均未达到良好协调或优质协调;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归纳出体医养驱动型、经济拉动型、政府—市场协同驱动型3条高耦合协调发展路径,以及内外制约型、政府制约型2条低耦合协调发展路径。据此,提出了推动体医养产业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建议:树立协调共进理念,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发挥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综合发展;强化政府—市场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

    2025年04期 v.41;No.213 11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