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 内因与外因:中英国家男子足球队治理困境的比较研究

    黄璐;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比赛成绩一直表现不佳,与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以英格兰国家足球治理困境为鉴,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中国男足的治理困境进行剖析。内因包括:中国足球协会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导致行业治理缺位;中国足球本土优秀教练员后继乏人,是历史积累和现实策略选择的结果;中国足球本土精英球员培养青黄不接,是导致中国男足缺乏竞争力的直接原因;中国足球归化球员策略并非长久之计。外因包括:中国足协与主流媒体共谋,足球社会化媒体弱化发展,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基础;中国球迷具有大国情怀和"面子"文化,中国足球缺少社会根基。建议认为:在内因方面,坚持中国足协的行业领导地位,强化足协的统摄力和执行力建设;树立本土教练员担当大任的指导思想;稳步推行归化球员治理策略,夯实青训工作、校园足球建设等战略布局,切实提高本土球员长期竞争力。在外因方面,秉持开放共享的价值观,推进足球媒体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切实带动中国家庭和公民社会的广泛参与,为实现足球强国梦夯实发展根基。

    2020年02期 v.36;No.18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基于主场外交视角

    王莉;阚军常;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要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着力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至2050年实现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前列"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以"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为思考切入点,以"主场外交"为研究视角,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着重论证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之间以及中国主场体育外交和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实践理路,并在此逻辑框架下就主场体育外交活动中中国如何有效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努力方向作出前瞻性思考。研究认为:主场体育外交在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增强国际体育制度影响力、优化国际形象和增加国际贡献度四个方面促进着中国参与和引导全球体育治理的改革与完善,增强了我国体育实力向国际影响力转化的战略能力。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主场体育外交将大有作为,但是目前中国在主场体育外交中也存在主场角色能动性不足、主导创新意识薄弱、国内协调不畅、长效机制不全、投入成本待优化等问题,需要在观念转变、战略谋划、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聚合作用、强化长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020年02期 v.36;No.181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俄体育文化交流的价值、现状与路径分析

    刘冬磊;王子朴;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系统整理中俄体育文化交往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体育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现实价值与发展路径。结果表明,中俄体育文化交流虽有局限但已具备良好基础,通过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树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的典范;中俄体育文化交流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中俄体育外交注入新内涵;推动中俄体育文化交流机制的创新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体育文化交流要继续夯实官方交流,增加民间交流,落实地方交流;通过"一带一路"为中俄体育文化交流开拓新领域;利用好"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传播载体;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体育文化交流的组织机制。

    2020年02期 v.36;No.181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体育+5G”: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路径研究

    高绿路;郭子萌;邰峰;

    针对当前"体育+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生单元缺失、关联程度较低、融合环境不佳等问题,运用共生理论,对"体育+5G"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并构建其共生体系,提出建设共生单元、优化共生模式、营造共生环境三条路径,以促进"体育+5G"产业融合发展。

    2020年02期 v.36;No.181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传统武术形象危机的社会学解析

    李景繁;黄亚玲;高会军;

    传统武术对战现代搏击是近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引发了普通公众对传统武术之"打"的聚焦与放大的双重审视。传统武术由于屡次被"打"败而陷入形象危机。通过访谈和网络文本分析发现:传统武术的形象危机是外在逻辑和内在基础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在炒作行动中,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由于共同、外显的"打"而被并置于同一参照系进行对比,传统武术因为多次"失败"构成其"形象危机"的外部逻辑;而普通公众对于传统武术"打"的属性认知表现为工具性,是一种情境化的认知偏误,正是这种认知偏误构成"形象危机"外部逻辑得以生效的内在基础。由此得到应对传统武术形象危机及发展传统武术的思路:通过堵疏结合的方式,逐渐更正普通民众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偏误,为传统武术创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情境。

    2020年02期 v.36;No.18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机遇与挑战:“健康中国”战略视野下武术发展研究

    赵发田;李蕾;

    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释"健康中国"战略理念的基础上,阐明武术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的关系结构。以大健康、全方位、全参与理念为发展方向,探讨武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展路径,旨在以深化改革促进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发挥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作用,使武术全方位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地为"健康中国"战略服务。

    2020年02期 v.36;No.18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国术:一项基于近代中国语境的概念史考察

    刘红军;花家涛;

    "国术"作为近代中国武术的核心修辞,独有一套意义赋予与表述体系。从概念的溯源与流变来看,近代中国语境下的"国术"经历了词的纷杂到术语的统一而开启了现代转型;经历了借助"体育""学校"等现代话语而重新进入国家视野;经历了与国族命运相息的国家指向而上升为一种民族主义运动,从而实现词汇涵义的转变。随着词汇语境的不断演变,词汇本身也在参与着特定观念的塑造,不管是从"武艺""国技"等词汇到"国术",还是"国术"到"武术",都暗含着"摆脱落后,向往未来"的发展观念。

    2020年02期 v.36;No.181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我国拳击先驱陈汉强身份考略

    徐泉森;徐帆;

    陈汉强是近代以来有记载最早在我国进行拳击活动的人,因此被业界公认为我国拳击运动的主要先驱之一。现今关于陈汉强介绍中,都一致认为他是从澳洲归国的,并在澳洲获得了职业拳王头衔。通过对于澳大利亚历史文献的考证发现,现有国内关于陈汉强经历的许多内容有误。通过进一步分析、推理澳大利亚的历史资料及对人物相关图片进行图像技术鉴定后认为,陈汉强与曾经在澳大利亚有着丰富拳击经历的知名华裔拳手"Taggie young"为同一个人。虽然Taggie young没有像后人杜撰那样拥有显赫的海外拳击成就,但是他在澳洲有着较高知名度,特别是来到中国后,为我国的拳击人才培养与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02期 v.36;No.181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6K]

运动生物科学

  • 疲劳运动及虾青素补充对大鼠血清代谢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吴丽君;王僮;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疲劳运动及虾青素补充对疲劳运动大鼠血清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运动组(E)、运动加给药组(EM)。EM组大鼠按每天6.6 mg/kg体重连续进行虾青素灌胃21天,E组与EM组大鼠进行递增负荷至疲劳的游泳运动。运动后即刻对大鼠进行股动脉取血并离心保存,对血样进行~1H-NMR数据采集与处理后找出差异代谢物,并使用MetPA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合KEGG数据库筛选出潜在标志物。结果:1)E组相比C组大鼠血清差异代谢物共15种,其中甘油、柠檬酸、氧化三甲胺(P<0.05)、乳酸、乙酰乙酸(P<0.01)浓度显著升高,葡萄糖、脂质、亮氨酸(P<0.05)、肌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甜菜碱(P<0.01)浓度显著降低;15种代谢物共参与20条代谢通路,其中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酮体的合成与降解,丁酸代谢,乙醛酸与二羧酸代谢,甘油脂代谢,柠檬酸循环6条通路为疲劳干预潜在的靶标代谢通路,潜在代谢标志物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乙酰乙酸、琥珀酸、甘油、α-酮戊二酸与柠檬酸;2)EM组相比E组大鼠血清差异代谢物共7种,其中葡萄糖(P<0.05)、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P<0.01)浓度显著升高,脂质(P<0.05)、乳酸、甘油(P<0.01)浓度显著降低;7种代谢物共参与9条代谢通路,其中包括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脂代谢2条通路为虾青素干预潜在的靶标代谢通路,潜在标志物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与甘油。结论:1)疲劳运动可通过影响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酮体的合成与降解,丁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乙醛酸与二羧酸代谢及甘油脂代谢等6条代谢通路对大鼠机体产生不利影响;2)疲劳运动前补充虾青素可通过改变其中的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及甘油脂代谢通路达到促进机体脂质代谢、节约BCAA利用、延缓运动疲劳的作用。

    2020年02期 v.36;No.181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虾青素介导Nrf2信号通路对大强度运动诱导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锋;曹卉;曹建民;周海涛;胡戈;董爱霞;曾伟鹏;黄景宣;张子坤;

    目的:观察补充虾青素能否介导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缓解长时程、大强度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水平,保护大鼠肾脏结构/功能的正常。方法:7周龄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及训练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0只),大强度训练组(HT组,15只),虾青素+大强度训练组(HTA组,15只)。C组无运动干预,HT和HTA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训练期间HTA组以虾青素溶液灌胃,每天1次,剂量为20 mg/kg/d,其他组灌胃等体积大豆油。末次训练结束后24 h取材,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测定肾脏凋亡指数、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Nrf2、p-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及肾脏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C组相比,HT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发生病理改变,血清Cr和BUN水平升高(P<0.01),肾脏细胞凋亡水平及肾脏Bax蛋白表达增强(P<0.01),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1),Nrf2蛋白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Nrf2、HO-1蛋白表达减少(P<0.01或P<0.05),SOD、T-AOC活性下降(P<0.01),MDA浓度上升(P<0.01)。与HT组比较,HTA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血清Cr和BUN水平升高(P <0.01),肾脏细胞凋亡水平、肾脏Bax蛋白表达下降(P<0.01),Bcl-2、Nrf2、p-Nrf2和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SOD和T-AOC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浓度下降(P<0. 05)。结论:补充虾青素可以介导Nrf2通路,上调Nrf2、p-Nrf2、HO-1的蛋白表达,提高抗氧化酶SOD和T-AOC的活性,进而缓解6周大强度运动训练诱导的大鼠肾脏细胞氧化应激和过度凋亡,保护肾脏结构/功能的正常。

    2020年02期 v.36;No.181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1K]
  • 无创肌肉状态诊断技术(TMG)在中国男篮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卓金源;王卫星;陈小虎;杨磊;

    以中国男篮备战第28届亚锦赛的过程为基础,测试并记录无创肌肉状态诊断技术(TMG)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于诊断运动员肌肉状态、优化体能训练、有效预防损伤和监控康复的原理,为我国高水平运动队体能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肌肉收缩时间(Tc)、肌肉反应时间(Td)、肌肉持续紧张时间(Ts)、肌肉放松时间(Tr)、肌肉的径向最大位移(Dm)、肌肉对称性为测试指标,共进行4次集体肌肉状态测试,并对运动员个体进行追踪监测,所有测试均于晚间运动员结束放松治疗后进行。结果:与3月份的测试相比,大腿前侧、后侧肌群,臀部以及脊柱核心肌群肌肉收缩时间在4月的测试中均有明显缩短(P<0.01),右股内侧肌和右臀大肌提高效果最为显著,变化率分别为26.82%和25.02%。7月份的测试成绩显示,运动员肌肉收缩时间有了较明显的延长,肌群肌肉的前后变化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0.01)。9月份的测试中,运动员大腿前、后侧以及臀部与核心肌群的肌肉收缩时间明显缩短(P<0.01),低于之前的每一次测试。对运动员A的初始诊断发现,左右两侧股二头肌和股直肌对称性分别为51%和66%,存在受伤风险。经过调整训练后,其两侧肌肉对称性分别为85%和87%,肌肉收缩时间分别缩短31.9%和52%。结论:1)TMG参数中肌肉收缩时间(Tc)可以作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准确地反映肌肉收缩状态。2)TMG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肌肉疲劳状态和肌肉两侧对称性,对于优化体能训练和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TMG技术可以为训练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并确立出发点,同时能够较好地检验训练效果。4)TMG技术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具有简捷性、重复性、客观性、选择性、高度灵敏性和非介入性等特点,可以通过相关参数将肌肉收缩特性表现出来,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神经肌肉的状态。

    2020年02期 v.36;No.181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8周有氧运动对小鼠骨骼肌microRNA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梅涛;王建设;张缨;

    目的:研究8周有氧运动对骨骼肌microRNA表达的影响,并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发现其可能作用途径,为后续深入研究运动对骨骼肌产生影响的机制提供方向。研究方法:20只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和运动组(E)。运动组预适应训练一周后,采用坡度0°、12 m/min、60 min/天、5天/周、持续8周的有氧训练方案进行跑台训练。于训练48小时后采集小鼠腿部骨骼肌,并提取总RNA,采用miScript miRNA PCR Arrays检测骨骼肌miRNA的表达;采用DIANA-microT-CDS、TargetScan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Cytoscape Bingo工具对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分析(GO分析),mirPath v.3工具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通路分析。研究结果:1)共发现58个有氧运动影响骨骼肌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上调表达的miRNAs有miR-411-5p、miR-340-5p、miR-148b-3p等,共计44个;下调表达的miRNAs共有miR-709、miR-1947-3p、miR-667-5p等14个。2)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上调表达的miRNA共有9 122个靶基因,下调表达的miRNAs共有3 636个靶基因。3)GO分析发现,上调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核酸结合、蛋白质结合、DNA结合、调节基因表达、大分子代谢过程等;下调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核酸结合、蛋白质结合、核酸代谢过程、转录过程等。4)miRNA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调表达的miRNA靶向的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下调表达的miRNA靶向的通路有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硫酸软骨素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有氧运动能够引起骨骼肌内miRNA的差异表达;差异表达miRNAs可能通过靶向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m TOR信号通路等调控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

    2020年02期 v.36;No.181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 有氧运动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建模大鼠海马ERK/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艳荣;

    目的:探讨3周有氧运动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及ERK/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周对照组(C组)27只、模型组(M组)27只,C组常规饲养,M组进行三周慢性疲劳综合症(CFS)建模。建模结束后,C组、M组随机各选取6只进行取材;剩余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模型运动组(ME组);剩余对照组随机分为6周对照组(CC组)、单纯运动组(CE组)。采用力竭游泳、束缚、禁食禁水、睡眠剥夺4种应激因素建立CFS模型,采用无负重游泳进行有氧运动干预。采用HE染色切片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信号通路P-ERK、CREB、P-CREB、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1)M组大鼠一般状况有明显的CFS特征;2)与C组相比,M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损伤不明显,CA3区、DG区细胞出现明显损伤; MC组大鼠海马CA1区存在细胞损伤现象,CA3区、DG区细胞损伤现象有所好转;ME组、CC组、CE组大鼠细胞形态结构正常;3)与C组相比,M组大鼠海马区P-ER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CREB、BDNF蛋白表达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P-CREB蛋白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与CC组相比,CE组大鼠海马组织P-ERK、CREB、P-CREB、BDNF蛋白表达均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MC组大鼠海马组织P-ERK、CREB蛋白表达均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P-CREB、BDNF蛋白表达均非常显著性减小(P<0.01);与CE组相比,ME组大鼠海马组织P-ERK蛋白表达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CREB、P-CREB、BDNF蛋白表达均非常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可能与ERK/CREB/BDNF信号通路有直接关系;有氧运动可促进大鼠海马ERK/CREB/BDNF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进而修复海马神经元损伤。

    2020年02期 v.36;No.181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体育教育训练学

  • 困境与出路: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刻板印象解析

    吉洪林;张峰;

    为了解决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实践困境,促进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思想的落实,从刻板印象的视角分析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并提出化解路径。认为:虽然武术攻防技击是学生喜爱的内容,但其具有"攻击性""击打性"的刻板印象,在校园安全至上的今天,必然引起基础教育学校对开展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之忧,严重阻碍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推进与落实。化解路径:需要从认知环境改善、认知资源重造、认知资源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形成推动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价值共识,构建规范与安全的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体系,不断强化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认知图式,消除学校开展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顾虑,才能夯实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

    2020年02期 v.36;No.181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缘起、论域、困惑及建议

    邹小江;林向阳;

    阐述高校体育改革缘起,追溯近年来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论域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当前高校体育存在教学思想多元、教学模式同质以及运动负荷量度规范等诸多困惑。高校体育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加强政策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统筹执行;深入理解不同语境下学校体育思想;紧扣学校体育根本任务、挖掘学校体育价值追求,明确高校体育定位,实施个性化教学,重塑高校体育的育人本位。

    2020年02期 v.36;No.181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