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欣然;杨文凯;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讨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意涵,进而确立体育与人学存在论的哲学联系。马克思主义人学通过存在论转向,将人的存在拉向了生存论境况中,感性、实践、现实、生活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哲学意义,体育也在此路向中获得了哲学生机。面向人学的发生,体育与人交织在一起,融入生存的境况,体育与人的存在紧密联系,体育在感性实践中进入到人学存在论的哲学场域。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开启,在实体的思想禁锢中,人的遗忘导致了体育的遮蔽;在感性的实践包容中,人的显露促使了体育的出场;在生存的具体立场中,人的活动推动了体育的呈现;在生活的现实轨迹中,人的存在成为了体育的确证,体育人学存在论在人的生命现实中获得了理论奠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范式革命,牵引出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路向,感性活动、实践自由、现实生活、主体存在等成为体育哲思的基础,体育哲学获得了理论空间与生机。在感性实践的理论空间中,体育关注并践行着对于人生命保护的历史承诺。
2021年02期 v.37;No.18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王天翔;王毅;
民间武术当下遭遇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抵牾的缩影。基于对山东省3个民间武术拳种传承活动的田野调查研究认为,民间武术传承特征有三:(1)将武术信仰与传承责任置于首位;(2)竞赛的"礼物化"等变通行为充斥传承过程;(3)始终保持与政治话语的一致。传承的问题在于:(1)个人地位较低,整体提升困难;(2)坚持情怀持守,置身市场之外;(3)陷于人情关系,传承名实分离。民间武术传承无法摆脱传统,通过提升民间武术(人)的社会地位、以政策执行透明化规制权力、使传承行为遵循市场规律,可有效应对时变以化解传承危机。
2021年02期 v.37;No.187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杨青;刘静;
以太极拳地方性知识为研究对象,追溯太极拳地方性知识的生成与扩散,分析其建构逻辑,并在跨文化视野中反思知识流动。研究认为,太极拳地方性知识的建构在"村落域—国家域—国际域"的扩散中展开,是国家与社会共同在场之下的村落空间生产、文化治理术的运作,以及西方世界以"我"为本的知识建构结果。知识的地方性特征使太极拳在跨文化传播中出现"表面繁荣""传而不通""广而不深"等积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将知识建构提升到一个由新型文明观引领的战略高度上,在推动知识普遍性、把握知识引领权方面发出中国声音。以人类未来发展为基点,对太极拳地方性知识作出文化主体性层面上的反思和表达,从而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2021年02期 v.37;No.187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李乐虎;高奎亭;廖磊;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借鉴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执行现状。研究认为,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执行存在问题:政策文本系统性缺失,操作性不足;政策执行主体差异化突出;执行客体的逐利性和短视行为;政策的执行环境不良以及执行机制不畅。政策执行的优化路径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体系;强化能力,提升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升目标群体的大健康素养;拓宽政策执行资源,优化政策的执行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2021年02期 v.37;No.187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张剑威;刘东锋;
地方政府对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创新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对于最终实施效果而言至关重要。当前省级行政区推进体育强国战略的政策扩散效应已初显规模,属迅速扩散阶段。运用政策扩散理论,以各省出台的"体育强省"政策为主要分析对象,对其由点到面的扩散逻辑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相关经验证据,提炼省级政府深化体育强国战略的四种主要扩散机制:邻近区域间的横向扩散、自下而上的政策吸纳、自上而下的政策辐射以及地方自身需求驱动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各地方深化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优化策略:增强地方特色表达,灵活运用竞争与学习机制,健全相应创建标准以及形成统筹细化的实施路径。
2021年02期 v.37;No.187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杨崇玉;刘春华;赵从英;郝大伟;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新增长点,如何让其健康有序地发展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而体育政策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我国省、地市和区县级地方政府出台的286份体育产业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将我国地方体育产业政策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并运用扎根理论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文件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和共现矩阵社会网络分析,以探究行政级别与政策类型、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部门协作四方面的地方政府体育产业政策的注意力分配与变迁。研究发现:(1)地市级地方政府对体育产业政策投入的注意力最多,政策文件类型中以指导性和传达执行的意见和通知为主;(2)地方政府体育产业政策注意力有极强的国家政策同步性和依赖性;(3)地方政府的体育产业政策注意力分布在空间维度下体现出较强的阶段性差异;(4)地方政府的体育产业政策中,有明确职能部门协作的政策数量与时间发展成正比。对此,提出建议:(1)明确分工、权责清晰、因地制宜;(2)强化体育产业政策的落地落实;(3)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一体化区域经济。
2021年02期 v.37;No.187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张琦;姚家新;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2015—2019年体育学博士论文的研究范式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混合研究范式具有突起之势,是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管理学论文中占比最高的研究范式。借鉴国内外不同学科混合研究范式的研究成果及近5年本学科博士论文研究范式实际使用情况,归纳出混合研究的适用情境:(1)提高对复杂性研究问题的解释力;(2)开发新的测量工具实现数据验证;(3)定量降维为质性深入探讨做准备;(4)提升小群体研究成果的可转换性。并提炼出混合研究多元借鉴适用设计模型:(1)同步三角校验设计;(2)异步嵌入式设计;(3)异步解释式设计;(4)异步探索式设计。混合研究应用存在的问题:(1)缺少明晰的研究设计及描述;(2)谋求理论发展的源动力不足;(3)缺少对研究成果的严谨整合;(4)难于把握推论质量评价标准。混合研究为体育学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科研格局,促进了不同认识论、方法论及具体技术的辩证结合,同时也提出了诸如更高的方法素养要求、难以避免的信息损耗、方法的自限性问题以及对阶段性矛盾结果的处理等问题。研究者应增加对混合方法研究理论的认识水平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从方法论及实践层面同时提升该研究范式在体育学领域的严谨性和普及性。
2021年02期 v.37;No.187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王桢;
《民法典》第1176条规定了公民在参加具有风险性的体育运动时,除故意或重大过失外,参与人自我承担损害的自甘风险规则。该规则既强化了参与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又维护了私法意思自治,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重大。然而,对体育运动风险实现的后果认定,不仅是民法单一部门法的"专利",其也交叉涉及刑事责任的产生与承担。而自甘风险规则是否可以作为免除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依据,如何与刑法规则协调适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理应秉承整体法秩序统一的理念,避免民法与刑法作出相互矛盾的解释。因此,应当依据风险实现的行为意识与结果意识,沟通民法过错与刑法罪责语境,否定因一般过失造成损害的行为的刑事责任,承认因重大过失或故意造成损害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可能性。
2021年02期 v.37;No.187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王舜;程美超;李姗姗;
居家运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智慧抗疫"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基于ABC态度模型,分3个维度构建大学生居家运动意愿理论模型:认知维度以健康信息搜索行为、运动参与程度为变量,情感维度以感知价值、感知风险为变量,行为倾向维度以居家运动意愿为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大学生态度对居家运动意愿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对居家运动的认知态度与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与行为倾向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从认知态度对情感态度的作用来看,大学生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对感知价值具有正向影响,对感知风险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运动参与程度对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大于运动参与程度,而感知风险更容易受到运动参与程度的影响。从情感态度对行为倾向的作用来看,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对居家运动意愿分别产生正向和负向影响,相对于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对居家运动意愿的影响程度更高。根据研究结论,对居家运动的开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1年02期 v.37;No.187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杨念恩;王娜;
目的:寻求有利于骨量积累和提高峰值骨量的运动方式,并探讨不同冲击性负荷对骨合成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C57BL/6小鼠48只,分成下坡跑台(DT)组、平坡跑台(T)组、游泳(S)组和对照(C)组,每组12只。DT组、T组和S组小鼠每组8只,分别进行下坡跑台训练、平坡跑台训练和游泳训练,C组小鼠不训练。训练8周后,取左后肢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胫骨骨矿含量,取右后肢用荧光定量PCR法测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每组4只小鼠,取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诱导分化,用于成骨细胞基因表达、ALP染色和Von Kossa染色。结果:(1)8周运动后,与C组相比,DT组(P<0.01)和T组(P<0.05)小鼠胫骨无机盐中钙含量均显著提高,DT组和T组胫骨无机盐中磷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S组与C组相比,钙和磷含量均无差异(P>0.05)。在3个运动组比较中,DT组钙和磷含量提高最多。(2)8周运动后,不同方式运动对Wnt信号通路中Fz、DVL、β-catenin、Rock、JNK的mRNA表达产生显著影响(P<0.05);(3)4组小鼠原代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后ALP和OCN基因表达差异显著,ALP活性及矿化结节也明显不同。结论:高冲击性负荷运动显著提高生长期小鼠胫骨骨盐中钙和磷元素含量,提高骨强度。不同冲击性负荷运动调节骨合成代谢的途径不同,高冲击性负荷运动激活Wnt/PCP信号通路,下调通路中效应蛋白ROCK和JNK的基因表达,促进骨合成代谢;低冲击性负荷运动运动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调节骨合成代谢。高冲击性负荷运动对ALP和OCN基因表达影响更显著,通过ALP活性和骨矿化调节骨的理化特性。
2021年02期 v.37;No.187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毛敏;邵珠峰;孙威;张翠;宋祺鹏;
背景:发生在在步行楼梯行走过程的跌倒是人们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认知或身体任务的双任务范式对动态步态稳定性的影响仍不确定,步态的动态稳定性受步态速度的影响程度也还不清楚。方法:16名健康年轻女性在三种不同的任务状态下楼梯:下楼梯(单任务)、边计算减法边下楼梯(认知双任务)、端着一杯水下楼梯(身体双任务)。采用八摄像头的Vicon运动分析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在认知和身体双任务状态下,步态速度降低,步态动态稳定性增加。随着步态速度的增加,质心—压心倾角增大,与单任务相比,身体双任务状态倾角减小。结论:双任务引起的步态速度变化可以部分解释步态速度对双任务动态步态稳定性的影响。在双任务效果评估中,应考虑步态速度的影响。
2021年02期 v.37;No.187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 陈贞祥;吕雅君;赵德峰;韩冬;
通过专家访谈法对现有排球比赛中最佳阵容评定和不同专位运动员竞技表现排名方法进行问题梳理及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专家评分的方式梳理确定"全数据模式"的量化指标,将其应用于2019—2020中国男排超级联赛全部48场(169局)比赛的13支队伍186名不同专位(主攻、副攻、接应、二传和自由人)运动员竞技表现评定计算;再以Vote值赋值计算后运用非整次WRSR秩和比法进行计算排名对方法进行验证。最终得出:主攻竞技表现排名指标采用"发球、接发球、进攻、拦网、防守",副攻和接应竞技表现排名指标均采用"发球、进攻、拦网",二传竞技表现排名指标采用"传球",自由人竞技表现排名指标采用"接发球和防守"等的排名方法和最佳阵容评定的相关结论。该法为各类排球比赛最佳阵容评定及比赛竞技排名方法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支撑,为国家队组建时选择运动员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作为球队和运动员自我技术评价和定位的标准,为训练计划制定、球迷投票选择全明星阵容、排球科研工作等提供科学实用的分析数据。
2021年02期 v.37;No.187 102-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郎殿栋;周爱国;
目的:探究影响我国优秀气步枪运动员射击成绩的重要技术因素,为运动员备战东京奥运会技术训练提供支持。方法:以备战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12名国家步枪射击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通过SCATT激光测试及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主成分回归分析(PCR)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运用主成分分析,从10个测试指标中优选出了5个能够较全面评价射击技术的代表性指标:瞄准精度、姿势平衡、举枪及扣扳机稳定性、瞄准时间和足底压力比;(2)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了射击成绩的回归模型,可解释射击成绩78.7■的方差。其中,瞄准精度可解释射击成绩36.6■的方差;举枪及扣扳机稳定性可解释射击成绩24.9■的方差;姿势平衡可解释射击成绩8■的方差;瞄准时间可解释射击成绩5■的方差;足底压力比可解释射击成绩4.2■的方差。结论:我国优秀气步枪运动员射击技术主要包括:瞄准精度、姿势平衡、举枪及扣扳机稳定性、瞄准时间和足底压力比。其中,对射击成绩影响较大的为瞄准精度、举枪及扣扳机稳定性。
2021年02期 v.37;No.187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