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论坛

  • 学校教练员赋能学校体育发展:价值取向、机制建构及实践路向

    张瑞林;牛群;

    体教融合持续深化背景下,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向。研究发现,学校教练员赋能学校体育发展具有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的补足举措、深化体教融合的资源融通途径、培育竞技体育人才的拓展渠道、建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的重要保障和疏通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的现实选择等价值取向。学校教练员赋能学校体育发展需展开“单一型”转向“多元型”的管理机制、“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准入机制、“过渡型”转向“全程型”的培训机制、“倾向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职称评定机制和“竞技性”与“教育性”相融合的考核机制等系列改革。但是,学校教练员助推学校体育机制改革中尚面临制度供给不足、主体协同滞后、运动项目失衡和监管体系欠缺等困境。基于此,该文提出如下实践路向:需明晰学校教练员角色定位、破除主体壁垒、遵循学校体育属性、提升学校教练员胜任力等举措,形成互为支撑的法规制度、主体联动的治理模式、区域一体化的项目特色、激励与规范并存的评价体系,以保障学校教练员有效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04期 v.39;No.201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成果报告

  • 冬奥媒介话语与社会共识的国家认同生成性表达——基于SOR模型的检验

    程欣泉;蒋依依;高洁;

    基于SOR(Stimulus-Organism-Response)理论模型的“刺激—机体—反应”机制,采用Python和Gephi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检索北京冬奥会媒介信息样本。根据媒介信息共现网络节点高频词汇可知,北京冬奥会媒介话语产生的社会注意力具有明显的国家情感共振特征。通过媒介话语与社会共识的国家认同SOR模型,检验北京冬奥会媒介话语环境下社会成员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共识在国家认同层面的表达效度。结果表明:北京冬奥会媒介话语隐喻着的符号表征为社会成员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创造了外部环境,由外部环境形成的合意框架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情感转向的空间基础、验证了北京冬奥会媒介话语共识化的情境议题,为社会成员在国家认同方面的行为体验和情感上的联结发挥着引领作用;社会成员共通性特质的认知倾向是刺激社会成员生成国家认同行为参与的重要动力;认知主体默认一致性的公意是社会成员在自我身份意识形成与国家认同一致性认知平衡的基本向度,共识化的合意状态是多元主体形成与维护国家认同框架的基石。

    2023年04期 v.39;No.201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

    盘劲呈;李海;刘洪;

    体育产业集群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支撑,长三角体育产业集群式发展为该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该研究以2012—2021年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及GDP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型,探析了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式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体育产业集群在夯实实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及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了体育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推动了体育产业协作,较大程度地促进了体育产业集群规模质量提升;(3)体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互动关系受产业政策、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互动发展的建议:(1)夯实体育产业一体化支撑平台,优化合作机制;(2)创新体育产业核心技术,培育现代体育产业新示范;(3)培育世界级体育企业,创新中心城市产业链;(4)加强区域法治保障,促进体育产业分工有序。

    2023年04期 v.39;No.201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组织变革理论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研究

    侯雪婷;段明会;蒋亚斌;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组织变革理论视角探讨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转型阻力与消解路径。研究表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能够拓宽治理边界,促进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识别治理需求,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重塑治理流程,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效能。全民健身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阻力主要表现为:“向上看”的基层组织任务目标阻碍数字化转型,“条块分割”的传统科层制结构与数字化转型不适配,“参差不齐”的数字素养掣肘数字化转型,“不断攀升”的个人数据风险不利于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出从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健身公共价值规范、构筑纵横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基层组织治理结构、提高全民健身基层治理组织内外主体的数字素养、加强全民健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等几个方面探寻转型发展的消解路径。

    2023年04期 v.39;No.201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共同富裕背景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二维图景与推进路径

    段嘉琦;沈克印;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是保障公众体育权益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均等化水平的现实路径。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共同富裕背景下,阐释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内涵特征、现实基础和二维图景,并提出了推进路径。研究认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的现实基础包括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政府治理提供制度保障、数字技术提供科技支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全体富裕、推动“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富裕、实现“数量”到“质量”逐步富裕。针对服务标准制定不完善、服务标准难落实、标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借鉴标准实现过程视角,提出了完善服务标准体系,提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合理性;优化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有序落实;完善服务监督机制,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全程可控等推进路径。

    2023年04期 v.39;No.201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逻辑解构与效能提升——基于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

    焦长庚;史小强;

    多元主体合作是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效能的重要途径,而多元主体间合作的稳定性则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供给的关键保障。为防止合作“博弈失衡”与结构“场域塌陷”现象,进一步强化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活力化、高效化、标准化”发展。该研究以“结构—过程—效能”为思辨主线,采用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进行了全面的逻辑解构。并从组织要素与行动要素等不同维度剖析了合作供给的功能结构,发现供给过程中面临适应不恰、目标不清、整合不顺、模式维系不稳等阻滞问题。进而提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效能提升路径:升级角色创新能力,厘清权责定位及边界结构;激发目标驱动意识,塑造协同枢纽及共生结构;疏通资源共享渠道,巩固关系框架及串联结构;保证发展正轨运行,树立联合监管及弹性结构。

    2023年04期 v.39;No.201 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专题研究

  • 《体育法》修订背景下“使用兴奋剂”犯罪化之再思考

    袁佳音;

    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引诱、教唆、欺骗、组织、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行为予以犯罪化,涉兴奋剂的规制似乎已经形成以反兴奋剂行政法律法规为基础,新增妨害兴奋剂管理罪为核心,司法解释对相关刑法规定加以明确为中轴的刑事法网。但是,“使用兴奋剂”这一行为类型在竞技体育中危害性极大且屡禁不止,现行刑法规范却未予置评。研究认为:《体育法》修订背景下,“使用兴奋剂”犯罪化具有合理根据。“使用兴奋剂”侵害了“体育竞争秩序与运动员健康”超个人复合法益,是其犯罪化的根源。现有法律法规无法对该行为形成有效约束,是“使用兴奋剂”犯罪化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使用兴奋剂”还具有行为的明确性与入罪的合宪性,共同构成“使用兴奋剂”犯罪化的正当化依据。进而提出:在立法选择上,应将“使用兴奋剂”作为妨害兴奋剂管理罪的补充条款,而不是新增罪名;在法定刑构建上,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情节严重的,可以考虑处以资格刑或罚金刑,以实现刑罚配置的科学性。

    2023年04期 v.39;No.201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体育法》修订背景下公民体育权证成的三重路径

    郭晓燕;

    新修订的《体育法》保障了公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权益,但并未明确界定公民体育权及其权能范畴,学者们对体育权是权利泛化下的虚构概念还是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仍存在分歧。研究认为,从权利的运行逻辑出发公民体育权可以从三重路径证成:(1)公民体育权具有道德正当性,权利的实现能增进公民身心健康、保障人性尊严、促进社会发展、增强群体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2)宪法中的体育条款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政策宣示,概括性条款是体育法体系确认权利的宪法依据,《体育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体育参与权,这些法规范证成了公民体育权的合法性;(3)国家是公民体育权实有化的主要义务主体,应履行尊重、给付与保护三重义务。在此基础上,体育法体系应明确公民体育权的权能范畴,强化公民体育权实现的义务保障,实现体育法由管理型立法向维权型立法转变。

    2023年04期 v.39;No.201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博士论坛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建构民族主义的互动方式与理论逻辑

    王莉;韩丽娟;臧韦;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成为现代社会最引人注目的全球社会活动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丰富的民族主义表达方式,因此,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备受政界重视,成为学界日益关注的研究课题。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想象的社区、胜利的象征意义、国际奥委会及奥运会的外交功能、国家展示平台”4个方面深入阐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民族主义的互动方式,从不同层面揭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建构民族主义的内在动力联系。以“族群—象征”民族主义理论范式为依据,对二者互动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了探析。研究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推动民族主义形成的众多原因可归结为“体能文化、体育环境与体育事件”等族群原生因素与“游戏规则、仪式程序与象征符号”等现代象征元素两大类,这些影响因素在民族主义形成的“自发”和“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进而构建或是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或是和平的国际民族主义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通过系统论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民族主义建构的实践方式和理论逻辑,明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不同民族主义建构中发挥不同功能的过程,旨在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发挥其积极正面的特殊价值。

    2023年04期 v.39;No.201 73-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体育锻炼、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

    李骁天;蒋文豪;

    “双减”政策推动下青少年居家生活与学习不断发生变化,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网络游戏时间逐步增加,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体育锻炼和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关注。该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介模型和倾向值匹配分析法探究了体育锻炼、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检验了非认知能力在体育锻炼、网络游戏影响学业成绩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而网络游戏则会导致学业成绩下降;(2)非认知能力在体育锻炼、网络游戏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网络游戏对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产生负面作用,对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鉴于此,该研究提出应对建议:学校与家长要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与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引导青少年减少网络游戏时间,进而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

    2023年04期 v.39;No.201 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研究快报

  • 运动预干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

    刘俊蓉;周琛婓;王晓鹏;刘珂;唐丽;苏晓云;崔建梅;

    目的:探讨8周跑台运动预干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纤维结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及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的表达,探讨跑台运动预干预影响I/R大鼠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4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运动组(EX)、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及运动预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EX),每组16只,随后对EX组及I/R+EX组大鼠进行8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预干预。运动结束后,通过结扎左冠脉动脉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I/R模型,采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大鼠缺血前、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 3个时间点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DEP)及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于再灌注120 min后采集心肌组织,然后HE染色观察心肌纤维结构的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blot实验测定心肌组织Drp1及OPA1蛋白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改变,LVSP、+dp/dtmax及-dp/dtmax(P<0.01)均显著下降,LVDEP(P<0.01)显著增加;心肌组织SOD活性(P<0.01)及OPA1蛋白表达(P<0.01)均明显下降,MDA水平(P<0.01)及Drp1蛋白表达(P<0.01)均明显增加。(2)8周跑台运动预干预可显著改善I/R大鼠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及心脏功能,与I/R组比较,I/R+EX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P<0.05)及OPA1蛋白表达(P<0.01)均显著增加,MDA水平(P<0.01)及Drp1蛋白表达(P<0.05)均显著下降。结论:运动预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此运动维持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动态平衡,减轻I/R诱导的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2023年04期 v.39;No.201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孙冰川;刘远祥;

    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审视体育产业供给侧的现实问题,是准确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体育产业供给与需求、供给侧与需求侧、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三个维度阐述了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指出,体育产业供给体系滞后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供需结构失衡;需求侧的“三驾马车”逆势增长,倒逼供给侧改革;体育产业生产要素供给抑制,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的现实问题。基于供需协同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体育产业供给改革的实践路径:协同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协同发力;融合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质量发展,提高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改革发展,提升体育产业治理效能;共享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3年04期 v.39;No.201 100-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探索: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未来向度

    王宇;郑冠杰;

    该文在全面梳理与审视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基础上,把握与归纳现有的研究内容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出其发展的未来向度,对于后续系统、深入和创新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工作提供参考。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内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析与审视,进而提出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未来向度。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内涵定义、思想凝练、现状描述、资源挖掘、模式探寻和路径探索等方面;当前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也存在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研究进展缓慢、研究模式不够多元和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呈现出明显的被动适应性。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主动探索的未来向度,即,以深化理论基础、凝练创新成果为根本;以重视研究成果、强化问题意识为基础;以突破学科边界、推进知识融合为方法;以加强合作意识、搭建研究网络为强化;以深掘时代内涵、扩展研究视野为关键。

    2023年04期 v.39;No.201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