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爱杰
雅典奥运会我国皮划艇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反思、总结3年"备战"的精髓经验包括:超常规思维,不断深入对项目发展规律的认识,注重理论创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建立学习型、进取型和创新型的强势教练团队;统筹训练过程的各个要素、关系和矛盾,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勇于否定自己、否定传统,大胆进行训练实践创新,等等。这些经验对皮划艇项目的未来发展乃至对其他落后项目的迅速崛起,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5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王卫星
针对雅典奥运会备战工作,深入分析了皮划艇项目的特点,从而明确了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并就运动员的力量、代谢能力、协调性、柔韧性训练做出精心设计和具体安排。
2005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李宗浩,苏连勇,叶家宝,肖林鹏
对我国体育手段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传统的体育手段定义混淆了与体育之间的区别,以致出现了以体育手段代替体育的问题。广义体育的核心手段是为实现体育目的的身体运动。体育运动技术则是身体运动的高级形式。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不仅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还是体育的基本手段。
2005年02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易剑东
以政治学观点思考休闲体育,可以看出是群体控制与个体自由的矛盾在左右着休闲体育的前提;以经济学理论探讨休闲体育,不难发现是物质生产与精神消费的矛盾在支配着休闲体育的方式;以文化学方法审视休闲体育,能够证明的是功利追求与意义探索的目标在影响着休闲体育的方向。阐释中国当前休闲体育的几个倾向,将深化对休闲体育本质的认识。
2005年02期 12-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乔凤杰
事实解说与理论推理相结合,分析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指导思想从单一的诡道到圣道加盟的逻辑过程,阐释了诡道与圣道的真实内涵,并对人格与功夫、圣道的统制与诡道的僭越、道德与规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历史信念而言,诡道乃是传统武术技击的工具理性,是本然的;而圣道则是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是超然的。没有圣道的加盟,作为工具理性的诡道将必然上升为传统武术技击的价值理性。我们应该谨防诡道对圣道的僭越造成理性定位的错失或使价值理性成为工具理性的附庸,确保圣道对诡道的永久统制,同时又必须严格界分道德与规则的实践领域。
2005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肖林鹏,袁玉涛,唐立慧
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数量短缺,体育场馆功能单一,开放及使用率不高,非法占有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经营性体育场馆的管理经营水平较低等,是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培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数量、大力开发利用资源以及制定各项制度及政策等,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途径。
2005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刘卫,宋君臣,韩军梅
运用问卷调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转型期我国有效体育需求发展的水平及社会经济环境。结果表明,转型期虽然我国的有效体育需求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体育消费额占居民收入和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还很小,整个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是很有限的。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步伐,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强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完善体育市场服务体系,政府运用税收手段调节体育商品供给是提高我国有效体育需求的有效手段。
2005年02期 21-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金宗强,张剑利,李宗浩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从项目布局与管理、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训练与技战术创新、区域体育发展、管理体制和基础保障条件六个方面,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大众体育和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对影响我国竞技体育战略选择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为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选择提供参考。
2005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王颖
竞技体育起源于游戏,能给人类带来刺激、兴奋和快乐。奥林匹克运动是竞技体育的最高形式。特殊历史时期,竞技体育成为政治和商业争夺的工具。百年奥运重返故乡,呼唤竞技体育本质的回归,即回归于社会之中,作用于人的自我实现,充分展示人类的力与美,享受健康与快乐,演绎真正的奥运精神:以人为本,顺其自然。
2005年02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刘小湘,毛文德,柏勇
探讨了中华武术进入奥运会作为奥运项目艰难的原因。总结和比较奥运项目和中华武术项目的特点,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根源和存在环境,挖掘它们的文化差异。研究表明:武术进奥的艰难性主要武术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性、观赏性、可组织性和实用性较差等原因造成的。而武术普及性差的原因又来自于武术文化内涵丰富的内因和普及对象在地理、气候、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外因。
2005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马忠臣,何志林,马健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注册信息,借鉴足球发达国家的教练员培训经验,在大量的调查、访谈基础上,综合分析目前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中的突出矛盾与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改革建议,倡导引入多元化的培训体系。
2005年02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马志强,杨吉春
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及资料查询等方法对河南省部分贫困城镇体育旅游开展情况进行了两年多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通过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体育人口、健康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并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对策建议。
2005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侯本华,刘晖
我国职业体育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看到职业体育赛场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应理性地分析我国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如假球、黑哨等。我国职业体育的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应借鉴国外体育发达国家的职业体育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构建适合的职业体育发展模式———在政府监管下的行业协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2005年02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廖慧平,尧旭华,范美玉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法,依据现阶段信息网络化在我国体育领域开展的实际情况,从体育信息网络化所涵盖的主要应用领域体育电子政务、体育远程教育、体育电子商务及体育信息传播几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体育信息网络化发展的现状,即:体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信息获取不平衡;体育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低;体育远程教育发展所必需的硬、软件缺乏;体育电子商务较落后,普及程度低。
2005年02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郑陆,潘力平,隋波,沈东颖,李晔,王娟,林晓光,高丽,王明燕,万利
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是研究运动性月经失调等病理过程所必需的模型。研究以多指标综合评定为基础,在造模过程中,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基本符合过度训练的诊断标准。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2005年02期 46-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曹建民,田野,赵杰修,金丽,郑弘溶,李进挺,赵宁宁
为了探寻营养补充对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铜蓝蛋白与铁代谢指标变化的规律,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跑台作为运动方式建立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模型,并对大鼠进行营养干预,对其血清、组织中的铜蓝蛋白以及铁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明显上升,铁蛋白明显下降,而且与血清铁浓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血清铜蓝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可以反映机体铁代谢情况;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组织铜蓝蛋白含量与血清铜蓝蛋白变化不一致;营养补剂的干预显著降低了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提高了血清铁及铁蛋白含量,表明抗贫血铁制剂复合营养补剂对提高大鼠铁贮备和维持大鼠铁代谢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2005年02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郭洪波,翟元
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赛前集训血乳酸浓度监测来反映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针对灵敏因子、速度耐力因子与力量柔韧因子的训练手段的训练强度较低,而速度爆发力因子及腹肌因子的训练手段的训练强度适中。
2005年02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罗炯,金季春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2005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王耀光,Stanley Melbourne
体内的生物节律是由机体的内源性生物钟驱动的,该生物钟可以自激振荡,同时又接受环境周期变化的信号,调控自激振荡,使机体的生命活动与外周环境的变化有节奏地、协调地进行。运动中准确把握和利用生物节律,可前瞻性地安排和调整训练计划,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能在特定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表现。
2005年02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李恩琦
根据动作力学特征对健美操的所有难度动作进行具体分类,并分析研究了各类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及技术特点,探讨了主要动作技术的基本规律,以期为完善健美操理论体系,促进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水平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2005年02期 63-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王立清,刁在箴
采用图像解析、数据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03年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圈操比赛的成套动作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圈操器械技术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器械的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身体难度过程中与器械技术结合的价值不高,特殊艺术性加分普遍较低,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2005年02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程丽平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男子甲组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的速度、节奏、重心高度的变化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旨在为江苏省乃至我国青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最后2步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2005年02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唐韶军
武术的本质是永恒的,其功能和形式是可变的,是随着武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武术的功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竞技武术具有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功能。它的产生是对武术众多功能的丰富和发展,这将有利于武术体系的完善和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2005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漆振光,郭希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探讨大负荷散打专项训练负荷量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散打专项训练的负荷强度可达到极限强度;血尿素即刻值非常显著高于基础值,12小时后可降到正常范围内;运动水平越高的散打运动员其无氧能力越强。
2005年02期 73-7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杜建军,李静华,李东民
2004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试用)》出台。新旧规则相比,新规则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与国际武联制定的散打规则一致,便于与国际接轨;得分的标准和判罚更简洁;注重引导技术的发展和规范;注重踢、打、摔技术的均衡发展。
2005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许冠忠,王宗平,卢刚
利用运动生物数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建立了一类带有支点的人-板系统数学模型,以人体质心和跳板自由端间的相对距离为控制函数,人体的起跳高度为目标函数。为求得最佳控制函数以使目标函数最大,提出一类隐泛函极值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规划问题,利用蒙特卡洛优化方法进行了求解。
2005年02期 77-7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黄世席
美国大多数大学的法学院在其教学中开设体育法的有关课程,并向学生提供有关体育法的活动,涉及到体育或娱乐法的杂志、学生组织、体育产业组织工作的机会以及参与体育法模拟法庭的机会等。为了促进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以及与国际体育运动接轨,我们应加大对体育法的研究及其投入,除了在体育院系之外还应在法学院系开设体育法课程。
2005年02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陈伟霖,潘前,王萍丽
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普修课与单一选项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选项+田径"的综合型体育课程模式并付诸于教学实践。该课程能够在项目特点上实现优势互补,因势利导地把学生从所选项目中激发出来的练习热情运用到一定的田径练习上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弥补单一选项课在发展体能和素质教育上的某些不足。
2005年0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彭健民,刘雪勇
通过4年的追踪研究,论证了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开设"身体素质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多方位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确定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学生专项技术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丰富专业教学理论。
2005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程云峰
高师乒乓球选项课是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课程之一,由于受大学生技术水平的影响和乒乓球运动项目特点的制约,课堂运动量偏小,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出发,灵活选择各种适宜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使高师乒乓球选项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005年02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李其顺,王静
分析当前大学公体课体育"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类型特征,认为主要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所致,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因具有重要的化解、调适及消除作用。就此研究了化解、调适以及消除体育差生心理障碍的可行性办法。
2005年02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刘振堂
通过问卷调查,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山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005年02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李大为,胡启林,苏红鹏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相对较大,大范围开展教学的可能性较低,结合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成功经验,借鉴野外生存训练的部分内容、练习手段、环境模拟等,尝试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内容迁移到校园体育教学中,以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参与。
2005年02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