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理念”之辨析

    韩冬;

    目前我国对“体育理念”一词的用法比较混乱,究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没有搞清楚。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理念”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辨析,认为体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及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2005年05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构建奥运会国际影响研究的方法论初探

    易剑东;

    奥运会的国际影响研究,是当前中国奥林匹克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然而相关的研究成果,反映出研究方法的不成熟。参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和国外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这个问题得出一些初步认识,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的奥运会国际影响研究方法论体系:从整体和宏观到具体和微观的阐释原则,结构性静态分析和功能性动态研究原则,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分析原则,前瞻性和对策性相结合的探究原则,理性思辨与制度构建原则。

    2005年05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论运动员权利及其保护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韩新君;

    采用理论逻辑分析法,阐述了运动员权利的定义、内容体系,指出了我国运动员权利保护中存在立法严重滞后、集体协商制度欠缺、法制化意识淡漠、权利实现途径没有落到实处等问题。

    2005年05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论武术知识产权保护

    张春燕;张厚福;

    武术具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属性,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法律中,已经将武术知识产权隐含其中,在相关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也有所涉及。武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精神权益和物质权益保护双重属性,应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保护的“源”与“流”的关系。同时由于缺乏有关专门保护的法律,出现大量的侵权等影响武术健康发展的现象。因此,加强武术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

    2005年05期 10-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21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特征

    罗普云;

    如果说“体育、教育、文化”是20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核心,那么,“绿色、科技、人文”理念将成为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

    2005年05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北京奥运经济收益的研究

    何培森;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北京奥运会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而对北京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做了分析。经验显示,近几届奥运会从整体上结束了收不抵支的局面,并给主办城市和地区带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研究表明,北京奥运会的运行预算存在盈利空间,对加快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005年05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对奥林匹克运动职业化运作的研究

    娄晶;柳刚;邱招义;

    采用文献分析法,利用职业特征和职业化过程理论,对百年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职业的特征,包括系统知识基础、职业权威、社会行业认证、规定的道德标准,以及国际奥委会组织过程中的服务必要性、排他性、复杂性和形象建设。

    2005年05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奥运经济的概念、特点与模式

    陶于;翟丰;

    奥运经济是指国际奥委会、奥运会主办国组委会和主办国及主办城市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入。奥运经济具有多元性、阶段性、拉动性、非均衡性、后续性,具有“前低后高”型、“前低后低”型、“前高后低”型和“前高后高”型等四种基本模式。

    2005年05期 2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资本市场下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路径分析

    贺光伟;叶楠;

    运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方法,阐述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现状,分析资本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机制,提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融资方式,指出: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抓住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不断完善的契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促进俱乐部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俱乐部的自身发展,提高应对国际体育组织挑战的竞争力。

    2005年05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论政府在体育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孙天明;孙文树;陈丽;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政府在体育产业营销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并对其相应的发挥作用的领域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体育产业组织管理模式、体育消费的特点、体育消费的正外部效应都要求强化政府的体育营销功能。政府应当在重视自身营销、树立政府形象,鼓励、支持、规范体育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体育市场营销三个方面发挥营销功能。

    2005年05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对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实体化改革的研究

    周驰;

    从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逻辑推理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深入细致了解了中国足球协会各会员协会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实体化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足球协会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足球协会实体化改革的发展对策。

    2005年05期 30-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论大众体育运行的公共治理:内涵、基础及实现途径

    陈颖川;吉建秋;吴明;

    大众体育公共治理的运行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体育社会化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研究认为:现阶段应优先确立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展新型消费与消费服务的供给领域,积极培育大众体育市场,健全城镇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当前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要克服传统体育的运行模式,关键的问题是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体育治理结构。政府应该从管理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的全部公共事务,转变为提供基础性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尽快发展一些功能健全的行业协会,使之成为承担政府下放的社会职能的载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变革体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形成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多样化体育服务网络;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体育产业向服务业转移以及服务结构、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创新等构建内容,以进一步适应社会转型和体育体制的改革发展。

    2005年05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河南民族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与营销战略

    邢金善;

    运用SWOT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河南民族体育旅游市场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变思想认识、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加快融资步伐、注重区域联合、多途径开发旅游资源等发展河南民族体育旅游的营销战略。

    2005年05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新时期我国体育广告的理论探讨

    方千华;谢翊;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运用广告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我国体育广告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及功能,探讨其发展的重要特征:投资方式的隐蔽性、赛事投资的增长性、信息内涵的文化性、传播媒体的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的多元性。为新时期我国体育广告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2005年05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西北地区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孙杰;谢芳;王建民;董吉吉;

    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发展背景,结合西北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西北地区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因素,并从后备人才培养、开发项目布局、投资方式、训练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西北地区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2005年05期 43-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中国足球“西来说”质疑

    王京龙;

    把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和英国现代的足球分割开来,认为世界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世界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中国的蹴鞠在清代灭亡了,现代足球是由英国传入中国的。足球西来说是不正确的。足球最早产生于中国,曾经兴盛于中国;英国的现代足球是在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功动传入英国以后逐步形成的,然后伴随着清代末期英国对于中国的入侵又返回到了中国。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在清代末期进入了一个发展低谷。

    2005年05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静坐与理学家的为学修身

    刘蓉;

    静坐是理学家用以达理为学的特定修养体系。其具体实践方法并非他们自创,而是从佛、道两家的修养术势移植来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静坐对于人身体和生活的积极作用终于被实践者所体察、所注意、所研究,以致最终被用为强身健体手段和休闲活动的新的内容。

    2005年05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ER、P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性腺类固醇的关系

    郑陆;隋波;潘力平;李晔;沈东颖;王娟;林晓光;王明燕;段平;

    低性腺类固醇水平是AMI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探讨低性激素环境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特点及激素与受体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并探讨其在运动性月经失调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子宫和卵巢ER、PR及血清E2、P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血清E2、P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逐渐降低,组织ER、PR水平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呈渐进性升高。受体水平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随着E2、P水平的回升,逐渐回落。结果表明,运动中受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为非激素依赖性升高,这种升高或许是机体对长期运动训练造成的低性激素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AMI病理机制过程的重要一环。恢复期受体水平的恢复与E2水平的升高具有直接关系。

    2005年05期 54-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不同运动负荷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的组织学变化

    马宇峰;

    为探讨心室肌胶原纤维的组成、分布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不同运动负荷下心肌间质胶原纤维的变化,选用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运动负荷组和超负荷组,每组12只。各运动组训练满8周后,分别取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乳头肌,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制片,用Masson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发现对照组胶原纤维走行及分布均匀;一般负荷组胶原纤维增多,在细胞周围呈环状分布,胶原纤维鞘上纤维母细胞增多;超负荷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在心肌细胞周围呈条索状广泛分布(P<0.01)。得出结论:胶原纤维结构改变是很多心脏病理状态的重要特征,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心肌结构发生明显改建。

    2005年05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赵焕彬;王海涛;

    采用文献法,对入选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交流大会论文集的153篇论文,从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人员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预测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研究论文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深入,运动技术类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占主流;方法学研究与测试仪器研制水平提高;研究对象由过去单一的运动员而拓展到普通人群,研究内容由过去的运动技术诊断拓展到人类健康、大众健身活动;运动生物力学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内容较少;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是未来运动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高水平的同步研究较少,多学科、多种方法的同步研究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今后发展的趋势。

    2005年05期 62-6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排球运动员的代谢特征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王鲁江;徐晓林;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对排球运动员的代谢供能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并找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措施。旨在为排球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训练、掌握运动员疲劳及疲劳的恢复状况、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2005年05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对影响学龄儿童健康因素的研究

    吕晓昌;

    以1 215名学龄儿童为被试,以适度睡眠、合理饮食、口腔卫生、体育锻炼、防止久坐五类健康促进因素与冒险、越轨、吸烟、过量饮酒、冒险骑车五类健康危害因素为对象,对影响其健康因素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龄儿童的健康危害因素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健康促进因素间的关系则较为复杂。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也表明,学龄儿童健康因素的结构特点主要包含两个因素,其中健康生活习惯因素主要包括适度睡眠、合理饮食与口腔卫生三类健康促进因素;冒险生活方式因素则包括冒险、越轨、吸烟、过量饮酒、冒险骑车五类健康危害因素以及体育锻炼、防止久坐两类健康促进因素。以期建立较为全面、合理的学龄儿童健康因素的结构模型,减少影响学龄儿童的健康危害因素,增大影响学龄儿童的健康促进因素,促进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005年05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对山东省36岁幼儿体能指标的现状、特点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忠勇;丁涛;于鲁滨;

    通过对山东省3~6岁幼儿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腿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6项体能指标的测试,分析了山东省3~6岁男女、城乡幼儿体能变化的年龄、性别与城乡特点,揭示了其自然变化的趋势与规律。

    2005年05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第七届大运会竞走运动员竞赛焦虑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周廷军;高中玲;

    运用运动心理学理论对参加第七届大运会预选赛和决赛的竞走运动员竞赛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竞走运动员竞赛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六个因子,即“赛前状态”因子、“技战术发挥”因子、“裁判判罚”因子、“比赛难度”因子、“比赛对手”因子,“位置”因子;特征值分别为:6.646,5.829,3.294,2.634,2.290,1.791;累计贡献率分别为18.53%、33.87%、45.52%、57.68%、69.23%、79.34%。竞走运动员竞赛焦虑影响因素的可靠性系数为α较高。

    2005年05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田径速度力量项群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

    尹军;李鸿江;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田径速度力量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髂宽/髋宽×100指数没有表现出专项和性别特征差异,但跳跃运动员表现出明显的跟腱长、踝围细特征,而投掷运动员则表现出明显的跟腱较短、踝围较粗高特征,虽然投掷运动员体内脂肪百分比和去脂体重的绝对值高于跳跃运动员,但跳跃运动员的体内肌肉相对含量却高于投掷运动员,而且速度力量项群尤其强调优先发展速度力量、绝对力量、最大速度和单个动作速率等身体素质。

    2005年05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

    岳新坡;王国营;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体能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影响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体能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运动素质指标。分析了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以期能为科学选材和对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2005年05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德拉古莱斯库和陆斌跳马前手翻动作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杨金田;杨银田;王向东;付丽敏;

    运用三维DLT法,对2004仙桃国际体操精英邀请赛跳马冠军德拉古莱斯库和亚军陆斌的前手翻动作技术的速度指标、时间指标、高度和远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陆斌在踏跳和推手环节上与德拉古莱斯库存在差异,并对该环节的技术细节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以期为陆斌以及我国跳马前手翻类动作的训练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2005年05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对运用前臂负重法提高排球运动员上肢机能的研究

    路静;胡学明;吕延利;

    主要采用实验法、高速摄影法等方法,从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等方面对前臂负重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前臂负重法符合素质练习要尽量与专项技术动作特征相一致的运动训练学要求;对提高排球运动员的上肢机能效果显著,且可以节约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2005年05期 86-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当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对周期理论的质疑

    金健秋;刘强;杨克新;

    通过大量的查找和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运用系统分析和逻辑学方法,对马特维耶夫“周期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核心和现今人们对运动训练理论的认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以马特维耶夫为代表的训练周期理论应持的科学态度。

    2005年05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重新解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

    付玉坤;

    通过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重新解读,试图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更科学地运用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使之更好地为运动训练服务。

    2005年05期 92-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训练理念本质特征探讨

    张庆春;刘宪忠;刘文娟;

    “训练理念”是一个近几年在我国体育界频繁使用的学术性专有名词,然而,查遍我国的所有期刊文献,并未有人对训练理念做过清晰的界定和表述。在解析中外哲学家关于理念含义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训练理念的含义、特点、分类及实践意义,为进行学术研究抛砖引玉。

    2005年05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论系统论视角下的篮球运动基本规律

    刘小莲;姜元魁;江明世;

    以系统论即系统科学的哲学为指导,从篮球运动系统出发,论述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整体性规律、层次性规律、结构———功能规律、开放性规律、环境适应性规律、演化性规律、不可逆性规律和有序性规律,为篮球运动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

    2005年05期 97-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中外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之比较研究

    金红珍;赵爱民;杨宾;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法,对当今世界与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在亚类项群、亚类分组项目的竞技年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旨在为我国田径项目多年训练过程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005年05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借鉴110米栏的成功经验 提高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水平

    陈春燕;

    三级跳远与110米栏同属技术性项目,也是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目前涌现出一批有很大潜力的年轻选手,如果能较好地借鉴110米栏的经验,具有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

    2005年05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整体实力分析

    国翠娟;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近三次大赛的比赛技术数据及比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在保持自身心理和加强“快变”战术等方面的优势外,必须加强拦网威力;在变“高”的过程中,能否保持“快”的特点是大型比赛成功的关键;提高后攻能力,将后排进攻纳入自己的战术体系;继续坚持老一代女排的“拼搏精神”做好梯队建设等,将是中国女排在今后的大赛乃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度辉煌的基础。

    2005年05期 105-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国际篮球规则改变特点及对比赛影响的分析

    王春生;高欣;

    2004年国际篮球规则经修改有了较大的变化。改变的核心是围绕比赛的有利无利原则,以增加比赛的对抗程度,使比赛更加流畅和更具观赏性。规则的每一次修改都要求篮球裁判员深刻理解其实质,以把握比赛宣判的尺度。尤其是8秒钟规则和24秒钟规则的连续计算,既加快了比赛的节奏,也给比赛的战术组合和变化带来了新的要求,同时对裁判员的正确判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新规则修改部分的分析,探讨对比赛带来的影响和裁判员如何提高其执裁能力。

    2005年05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实施新规则对男子散打运动员组合技术运用的影响

    尹海立;赵翠荣;李飞林;

    通过2003年和2004年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不同级别前16强运动员的组合技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和对比分析,探索实施新规则对运动员组合技术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实施新规则对各击数组合运用率的影响不大,但平均每局运用次数上升,说明新规则增进了比赛的激烈程度,有利于提高竞技性和观赏性;大级别运动员2击组合运用率提高4.8%,3击和4击及4击以上组合运用率均呈下降趋势,表明2击组合是大级别运动员比赛的制胜法宝,但有技战术单一化的趋势;中、小级别运动员均出现2击组合运用率下降,其他击数组合运用率上升趋势,显示出新规则有利于引导中、小级别运动员组合技术向着多元化、多击次方向发展;实施新规则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加强运动员专项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2005年05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刘美奋;张华;刘健;刘民生;

    对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不容乐观,提出对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对策研究,其目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年05期 113-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姜玉泽;尹海立;邓永明;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整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300所中小学的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状况良好,但也存在武术师资薄弱,武术教材内容陈旧,改革力度不够,教学质量不高,小学无体育课本,部分领导对武术教学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武术场馆、器械严重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设性意见,为中小学武术教学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05年05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对天津市体育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与评价

    祖苇;

    以天津市职业体育教育为考察对象,获取百名体育专家对天津市各类体育职业教育状况的基本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天津市体育职业教育改革有了深入发展,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变革、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管理体制改革、专业结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等方面,成绩显著或较显著,但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民办体育职业教育等方面成绩一般。体育职业教育开放与交流发展缓慢,高等、中等与成人各类体育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

    2005年05期 119-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2000-2004年中国学校体育研究论文数量统计分析与研究

    曾红卒;尚捷;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2000-2004年中国学校体育研究论文数量特点与发展导向,为促进学校体育研究领域均衡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005年05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新课程体制下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李新;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体育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由学校教师向社会教师转变。提出了体育教师自身需要完善的方面和政府部门帮助教师完成角色转变的措施。

    2005年05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论编辑意识现代化与体育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王宏江;

    就知识经济时代编辑意识现代化对体育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作用加以阐释。认为编辑意识现代化包括导向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效益意识等。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并完成这些意识的转化,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科技期刊的变革,不断地推进体育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

    2005年05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