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赛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论纲

    易剑东;

    中国的许多政府部门和省市政府正在制定“十一五(2006-2010年)计划”,不少城市的这个计划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把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纳入了思考范畴当中。这是国际体育赛事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逐步被中国认同和接受的结果,也是中国的国家政策追求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形式。21世纪的前10年是中国大力申请和筹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高潮期。大型体育赛事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刺激各项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国际体育赛事拉动建筑、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交通、通信等产业获得强大的推动力,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加快各项事务与国际的接轨:中间社会或民间社团的广泛参与推动社会结构的有序运作,民间企业和资本获得参与重大事务的机会,民众的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逐步增长,国际先进规则逐步被中国理解和接纳。

    2005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试论域外文化产业中的体育及现代商业体育的发展

    张永军;

    通过对域外文化产业和统计范围的界定分析,阐释了体育并不固守自己的生活实践领域,越界向着文化产业的领域推进、扩张、交汇;现代商业体育的发展受惠于文化产业,体育固有的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是现代性条件下商业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而文化产业中的电视转播广告又是商业体育兴盛的主要外在动力。鉴于商业体育这种内外因,现代体育的商业化倾向可能淡化体育自身的运动效能,政府政策调控可使商业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5年06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体育投入理论研究

    孙文琦;

    以科学的引导、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为目的,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和理论来源于实践的原则,对体育投入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体育投入的定义、目的、主体和组成,揭示了体育投入中各种体育行为。体育投入是群众性体育理论,它的应用将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冲破一切妨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2005年06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投资现状研究

    刘运祥;于军;史亚丽;张昌言;

    资本投资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而体育产业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高效益扩张,实施资本投资是最佳手段。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投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体育产业资本投资是实现体育产业超常规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5年06期 16-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我国体育市场开发实施体验营销的对策研究

    卢亮球;刘克军;黄小华;

    通过对体验营销的概念及特点阐述,运用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法,从体验营销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体育市场开发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体育市场开发实施创新体验营销观念、加强体验营销人才培养等对策。

    2005年06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体育方针

    李金花;喻坚;

    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方针经历了开始偏重于群众体育到后来偏重于竞技体育,再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我们的体育方针较好地把握了我国的国情和体育发展规律;综观今后我国社会、经济和体育的发展,借鉴日本东京奥运后体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适宜采取“普及与提高并重”的体育发展方针。

    2005年06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制定《青少年义务体育法》的必要性

    赵丙军;

    目前,我国涉及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己初成体系,但与依法治体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制定《青少年义务体育法》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制定《青少年义务体育法》既是保障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权和健康成长权的需要,也是彻底改善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治体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2005年06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对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盖洋;孙鹏;

    通过对我国24支职业排球俱乐部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的组建及管理形式比较落后,不够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不够健全,职业化意识不强;资金来源单一,除上级拨款外,主要从广告赞助中获得资金,缺乏经营渠道。就这些问题,提出完善俱乐部组织形式,由目前的赞助型向股份制和企业独资型转变;明晰产权关系,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加快实现俱乐部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育排球市场,同新闻媒体增加沟通,开发新闻媒体的巨大潜在功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增强比赛的观赏性。

    2005年06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影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的社会学因素

    赵丽萍;李留东;罗普磷;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学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影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的社会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基础的薄弱、儒家文化的桎梏、思想观念的落后、社会非合作性博弈理念,是影响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5年06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任保国;李桂林;

    加入WTO与申奥成功,无疑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利用,以体育教学为主导的体育教育产业尚未形成,特别是高校高水平动运员和后备人才培养以及高校体育科技产业的经济功能与价值,还远远未开发出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有偿开放程度低。主要原因是对高校体育产业价值的认识不足,体育教学投资缺少,对高校体育产业投资偏低,投资渠道单一,缺乏完整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操作运行环境和产业结构要素配备的科学性、合理性。

    2005年06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山东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渠道的对策研究

    张艳霞;张佃波;钱芳;刘爱华;谭文清;周孟祥;

    高校办学规模的急速扩大,势必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针对山东体院目前面临的就业形势,提出从专业调整、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转变观念、建立责任制、加强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自主创业等方面着手,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畅通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005年06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第6次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暨第17届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年会会议纪要

    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学组;

    2005年06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 中国童装名镇织里民营企业民工生活与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张毅;庞国庆;刘林箭;

    从健康人力资源开发与健康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中国童装名镇”浙江织里上规模的民营企业民工的生活与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民工自身不具备开发投资的能力,企业、社会也不重视组织开发和社会开发,建议应多方位关心农民工身心健康,建立可行的开发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2005年06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湘西小城镇居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尹小波;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西三地六镇的居民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小城镇的居民的体育人口比例为20.8%,体育参与人群比例为73.28%;居民锻炼项目丰富多彩,锻炼形式以个人为主;居民除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高度关注外,体育意识和对体育的态度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影响湘西小城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小城镇经济水平落后导致公共体育设施的奇缺和组织机构不健全。

    2005年06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吉林省新兴项目体育场地问题的研究

    杨吉春;

    对新兴体育项目定义并明确其包括的体育场地名称的基础上,描述吉林省新兴体育场地的状况,分析新兴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场地及新兴项目体育场地本身构成间的异同,发现新兴项目体育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兴项目体育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吉林省的体育场地建设合理布局提供对策依据。

    2005年06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体育社会学学科溯源及对新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启示

    张新萍;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与扩张是体育社会学诞生的前提;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向体育领域的渗透,是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条件;体育界与社会学界学者携手合作,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社会现象,构成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而大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术机构的建立,为体育社会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回顾,分析其学科特点和社会价值,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2005年06期 54-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对“measurement scale”的译名、应用分析

    隗金水;章岚;

    主要以文献资料法对“measurement sscale”一词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主要内容包括measurement scale的译文、定义、分类、特点、统计适用及其在调查问卷中的应用问题等,为了区分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中常用的“量表”一词,建议在《体育测量评价》教材中把“measurement scale”改译为“测量尺度”则更为合适。研究旨在丰富《体育测量评价》教材内容的同时,为measurement scale在统计科研中的准确运用提供参考。

    2005年06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远东运动会与中国早期奥林匹克活动——一段被人淡忘的历史

    彭立刚;裴东光;张中民;

    奥林匹克文化和现代体育模式及概念对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起了决定的影响。青年会(YMCA)对中国参与远东运动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渴望新文化和价值观。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文化迎合了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需要,现代体育具有中国传统体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发起远东运动会和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体育首先被中国的学校所接受和引进,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体育模式首先吸引了中国的青年。现代体育有其严谨的组织模式,这正是中国传统体育模式所欠缺的,所以现代体育容易形成它的规模,而最终演变成了中国现代体育模式。

    2005年06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抗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及机制的研究

    郑陆;隋波;潘力平;李晔;沈东颖;王娟;林晓光;王明燕;段平;

    本研究对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显示,HPA轴激素水平、下丘脑、垂体及血浆β-EP水平,血清PRL水平均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显著升高,体内生殖激素与抗生殖激素水平的正常平衡受到破坏。但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可以逐渐发生逆转。结果表明,长期运动应激作用下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升高是导致运动性月经失调的重要因素。

    2005年06期 64-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股骨ER蛋白、ER mRNA的表达

    高丽;许豪文;周红律;郑陆;李晔;王文燕;袁宏;

    2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10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后出现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现象,以模拟长期耐力运动训练后女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闭经病理现象,观察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股骨ER蛋白、ER mRNA的变化。采用放免测定血清雌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股骨ER蛋白的表达,RT-PCR法测定股骨ER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股骨ER蛋白的表达升高,股骨ER 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10周大强度跑台运动从转录后水平影响了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股骨ER的表达。

    2005年06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跳高助跑速度转化率的生物力学研究

    闫之朴;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城运会达标赛的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并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助跑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起跳垂直速度上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我国选手助跑速度没有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助跑速度转化率较低。主要原因与起跳腿伸肌的离心收缩能力有关,另外还与助跑速度有关,助跑速度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不相匹配。

    2005年06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对举重“双屈式”上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张疆之;单信海;汝安;王玲;

    通过录像解析、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举重挺举预蹲上挺中创新型技术———“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双屈式”上挺技术通过屈膝预蹲时配合相应的屈髋和翘臀的动作,使预蹲发力蹬腿同时能够辅以较大的伸髋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腰背及腿部力量,加大了杠铃最后的上抛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上挺成绩;预蹲屈髋时杠铃重心水平前移导致的人体和杠铃总重心的前移,可以通过适当的翘臀动作予以弥补,以保持总重心的稳定。

    2005年06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从管理角度对科学训练进行的系统思考

    王杰;

    科学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理论上系统思考和理解其深刻内涵,才能准确把握科学训练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对科学训练的实质和内涵进行系统思考,就不可能正确地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指导训练,更不可能快速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从管理的角度对科学训练进行全面的思考和阐述,对于指导和推进科学训练具有参考价值。

    2005年06期 78-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运动领域的隐喻思维形式及理论探索

    马莉;肖光来;田文斌;

    通过对运动领域隐喻思维形式的分析,挖掘和认识隐喻所蕴涵的深层价值,揭示运动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的待展开层面。隐喻理论的研究对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起到了隐喻学思维转向的作用,它不仅是彰显运动技术内涵和传播运动文化的基石性理论,而且也是隐喻学在运动领域研究的开篇。

    2005年06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第2328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分析

    卢刚;徐细根;

    应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方法,对23~28届奥运会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3~28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整体成绩呈上升趋势;在成绩结构中,速度、爆发力因子居首,力量因子次之,耐力因子和技巧因子分居第三和第四位,这一结构体现出现代十项全能运动的整体模式。

    2005年06期 84-8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对短跑运动员途中跑踝关节技术的研究

    陈春虎;

    通过对短跑运动员途中跑踝关节技术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踝关节技术与屈蹬技术的关系,以及踝关节技术对运动员途中跑中各项技术指标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背屈踝前摆腿技术要优于放松踝的前摆腿技术,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屈蹬技术的形成,蹬地更有力,支撑时间更短,步频更快。

    2005年06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对2005年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中国队得分情况的研究

    尹沛;

    通过对参加2005年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的5支球队和中国队比赛得分情况的统计发现,中国队在主要得分环节上具备较强实力:一攻实力与其他各队相当;防反具有较强的得分能力;拦网实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被打手出界球过多、拦网队员触网也不少;中国队发球得分率、破攻率较高,但发球失误送分率也较其他各队偏多。

    2005年06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身体难度动作调研及对新规则的思考

    曹蓓娟;杨兴权;

    根据新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要求,对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我国运动员身体难度动作的质量规格进行了现场统计,用以分析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运用与完成身体各类难度动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备战北京奥运,尽快适应新规则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5年06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黄旭双杠支撑屈体后空翻2周成挂臂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王君;姚侠文;王向东;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黄旭完成的双杠支撑屈体后空翻2周成挂臂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2005年06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我国跆拳道技战术存在的问题及执裁导向

    高志红;崔志强;张立红;

    对2004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应用、犯规行为、裁判执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我国跆拳道运动员技术种类应用比较单一,应用击头技术的得分比例很低,战术犯规行为使用不当等问题,旨在为我国跆拳道技战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2005年06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十运会武术散打半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

    于翠兰;

    通过对十运会散打决赛有关运动员技术动作统计发现,竞技散打对“金牌”的争夺完全步入了功利主义的单向度发展轨道。研究认为,竞技散打应有的未来走向应是:规范并全面掌握散打动作技术;完善散打技术体系,建立不同的训练网络层次;强化科学系统训练,全面提升教练员、运动员素质;同时,修改竞赛规则,完善裁判法,提高其竞技性与观赏性,以使竞技散打向既要考虑“金牌”,又要充分体现武术文化精髓和特色的辩证方向发展。

    2005年06期 103-10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素分析

    王涛;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是由竞赛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临场发挥的技术水平(包括难度、编排以及完成质量)进行评分,再与众多的对手得分相比较后判断名次而决定的。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消极因素有多种:有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竞赛条件、对手比赛状况以及裁判评分因素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一些对策。

    2005年06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王峰走板步法结构的运动学特征

    刘卫国;张国庆;刘学贞;

    以我国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王峰为研究对象,对其一、三组中不同难度动作的走板步法结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跨步动作是产生步点偏差的主要环节;跨跳步对身体的控制调整是减小起跳步点偏差的关键技术;走板加速主要集中在有腾空的跨步;提高助跑速度常常以加大步长为主要手段;王峰是采用短跨跳的长距走板。

    2005年06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研究生体育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机支持系统的研究

    张瑞林;邵桂华;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高环节,在研究生教育中增加体育课程,充分发掘体育课程在研究生健康上的护佑功能,以体育促进全面的“三维健康体系”,是实现研究生教育从单纯的学术培养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利用基于因果分析的AHP方法,构建了研究生体育与健康的指标体系,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研制了研究生体育与健康的计算机评价系统。

    2005年06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

    王笑梅;李荣日;

    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的基本分析,从人才市场需求细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人才培养战略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人才分析和人才培养战略模型及构想,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分析和培养战略的三种模型:(1)专业设置应具有超前性,要注重与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相适应;(2)专业设置可从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增长率和该专业毕业生相对竞争地位两方面来考虑;(3)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制定可从一体化、密集型、多元化三方面入手。

    2005年06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开办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李鸿;

    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开办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具有学科、师资力量等综合优势。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调查分析,认为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开办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并对构建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和教学、竞赛等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2005年06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态度、兴趣和动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潘治贤;孙明兴;

    在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中,抽取9所高校中的1 03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男生的态度明显比女生更积极;辽宁省大学生对体育劳务消费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女生的态度明显比男生更积极;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积极。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其中篮球、羽毛球、足球、游泳、乒乓球、跑步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内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目的。

    2005年06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王焕波;

    对鲁西北农村22个县、200所中小学就体育的指导思想,体育开课率,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师资队伍,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为全面推进鲁西北农村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2005年06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新形势下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对策

    宋丽;卢成义;钟炼;

    通过论述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体育学术期刊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加快期刊网络化的步伐,多渠道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强化编辑队伍的信息素质培养等对策,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转变,实现体育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06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第21卷 分类索引

    2005年06期 13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下载本期数据